干部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干部工作

13年持续用力抓牢后进村帮扶

发布日期:16-01-21 18:40 信息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

  13年持续用力抓牢后进村帮扶

  推动基层党组织螺旋上升全面进步

  2003年以来,招远市以2—3年为一个周期,分批选派1116名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组成工作队,持续对372个后进村进行帮扶,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和农村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目前,累计投入办实事资金9702.75万元,引进项目发展投资4500多万元。

  坚持“以常态求长效”,树立持续用力抓帮扶的长远思维和工作定力。一是“重点论”。后进村是农村社会中最弱势的部分,是制约农村均衡发展的“短板”,只有后进村的政治、经济、社会有了实质性进步,才能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抓基层、强党建,重点是抓好后进村这个“关键少数”。二是“相对论”。后进村不仅仅是过去通常意义上的贫困村,而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帮扶工作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党的建设、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的综合整治。在工作安排上,采取“倒排”的方法,分期分批进行帮扶改造,常抓不懈、持续推进。三是“方法论”。城乡结对帮扶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的具体措施,也是党建工作参与平衡城乡发展资源和引导社会公平机制建设的重要平台。为此,在市委组织部专门下设了后进村帮扶办公室,建立年度重大帮扶项目申报公示制度、现场观摩评比制度、考核和约谈“一把手”制度、优秀帮扶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制度,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积极落实各项帮扶目标任务,实现后进村帮扶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坚持“能管事又能干事”,选好配强好人能人当家的后进村领导班子。无论是增强内生动力,还是承接外部帮扶力量,都离不开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后进村大都非穷即乱,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的选拔存在“好汉子不稀干、熊汉子干不了”的问题。帮扶工作中,招远市始终把班子建设作为帮扶的第一任务、第一目标,以具备为民服务之心、发展经济之才、依法办事之能为基本标准选拔任用干部,走“好人能人”治村的路子。2003年以来,采取“两选两培一突破”的方式,通过公开考选、群众推选,储备优秀农村后备干部746名,采取镇街班子成员结对联系、帮扶工作队长传帮带的方式进行培养;突破区域和行业限制,选派89名优秀机关干部、强村、强企党组织书记兼任后进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帮助后进村健全组织、育好骨干。13年间,先后经历了4次农村“两委”换届,配强健全了57个班子,后进村按期换届率逐届提高。2014年农村“两委”换届中,该轮包帮的78个后进村,全部按期顺利换届。

  坚持“重投入又重投向”,让帮扶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生产生活。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是启动后进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民心民意所向。招远市引导各包帮部门科学把握资金投向,加大对后进村道路、水利、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帮扶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比如,在对睦邻庄村的帮扶上,从2012年开始,包帮部门共筹措资金600多万元,先后对村北小二型水库、两座塘坝进行除险加固,对全村电网进行改造,浆砌了河道,建设了一处文化中心公园、一处垃圾转运站,安装了路灯和大田管溉设施,硬化了22条街道,建设了“农家游”休闲项目,并投资400万元建设了山泉水厂,使该村逐步成为全市知名的生态旅游村。2003年以来,全市各包帮部门共筹措帮扶资金9700多万元,硬化村路156746平方米,整修机耕路135131米;修建桥涵65座,兴建扬水站55个,开挖修建水库、机井、平塘75座,修建水渠71367多米;新建和整修村级办公场所1367间、文化大院109处,为52个后进村通上自来水,后进村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坚持“要增收又要增长”,着力培育能够长期富民的经济增长点。在后进村的发展问题上一味追求“短、平、快”,忽视对其自身潜力和优势的挖掘,短时间内容易达到增收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很难形成村级经济的良性增长机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后进村的发展问题。帮扶工作中,招远市按照“挖掘优势、培育特色、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思路,为每个后进村量身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或搭建平台招商引资、或背靠企业配套生产、或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或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强后进村的“造血”功能。比如,在对梦芝街道城西王家村的帮扶工作中,工作队发挥该村紧靠省一级公路文三线的地理优势,实施“移山造地”工程,在公路两侧开发出长4000米、宽50米的建设用地,并帮助完成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引进企业12家,总投资达1300多万元,每年仅土地租赁费一项就可增加集体收入100多万元。同时,积极协调有较强拉动能力的大企业与后进村结对,让企业和后进村各取所需、共同发展。比如,协调市纺织工业集团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在9处乡镇29个后进村建立加工点,解决了1500多户农民的增收难题。13年来,共帮助后进村新上发展项目140多个,引进发展资金4500多万元,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村96个。

  坚持“求效果又求效力”,健全后进村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机制。帮扶工作要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并不难,难的是把帮扶效果巩固下来,在工作队撤离后村级各项工作仍能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在过去帮扶工作中,有时出现后进村“扶了又倒”的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长效机制建设。针对这一问题,招远市要求各工作队在解决当前矛盾的同时,狠抓制度和机制建设,全面规范后进村的政治、经济秩序,确保“帮扶一个、巩固一个、成功一个”。各帮扶工作队按照全市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指导村“两委”制定出台了《村级工作管理规范》,包括《村干部坐值班制度》、《村级重大事务审批报告制度》、《“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便民服务代理制度》等系列制度。同时,针对后进村干群矛盾较大、互不信任的情况,创新实行村“两委”班子工作承诺制度和村民约定制度,由村两委向全体村民承诺任期工作目标,包括完成几件大事,解决什么问题,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做不到怎么办;全体村民与村两委约定,村民怎样支持村两委工作,如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签定承诺书和约定书。具体的事务,全部按照“社会事务签协议、经济活动订合同、政治事项看纪要”的原则实行契约化管理,有力规范了村干部的施政行为,匡正了党风民风,巩固了帮扶工作成果。(作者系中共招远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