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做法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先进典型 > 典型做法 正文

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发布日期:16-01-27 09:35 信息来源:中国金都网 字号:[ ]

  【中国金都网报道】城乡洁净,百姓福祉。

  城乡环境卫生能直观体现一个地方的形象和风貌,展示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投资环境和竞争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多,垃圾围村现象成为制约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的新瓶颈。

  瓶颈已现,如何破题?

  早在2013年,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率先提出城乡环卫实现一体化的目标,致力于让46万农村人口享受到城市化保洁待遇,还农村以整洁靓美。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市城管大队作为落实单位,以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纵深开展,高舞环卫“金扫帚”,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联系和贴近全市人民的平台与纽带,以构建人民群众满意的“金都大环卫”管理格局为目标,致力打造“百姓环卫”品牌,一步步破解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落地、运行、保障等难题,目前已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走进阜山镇大疃村,虽是寒冬,可整洁的村容依然让人眼前一亮:硬化的村内街道干净整洁,路边的树盆里也没有落叶,每隔一段距离,路边就有一个蓝色的垃圾桶,身穿环卫保洁服装的工作人员,正在兢兢业业地清扫路面。

  “夏天更美,花红柳绿的。”说起如今村里的环境变化,村民们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是我市近年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战略的一个缩影,也是成果之一。近年来,市城管大队立足群众福祉,顺应群众期盼,坚持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环境治理机制,努力打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的城乡环境,让金都招远城市乡村一样美。

  破题——实行规范管理,理顺城乡环卫体系

  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重在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卫体系。

  然而,这对于我市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如何破题?

  “对外,外出参观学习;对内,因地制宜。”市城管大队在接到“命令”之后,就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

  2013年夏天,城管大队组织了一支包括各镇(街道、区)分管负责人在内的30余人的观摩团,先后奔赴龙口市诸由观镇、开发区中型中转站、莱州市金城镇生态文明示范片、金城镇环卫所、三山岛垃圾压缩中转站、金仓生态文明示范片、潍坊昌邑市等地,进行了实地探索。

  外地实行的“村级分类收集、镇级清运压缩、市级转运处理’的模式。”落实到我们招远,就延伸成了“户集中、村收集、镇清运、市转运处理”的管理模式。

  大的方向确定了,城管大队就开始着手理顺整个体系。

  市城管大队从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制度机制入手,推行市、镇、村(居)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中转处理,建立“三级联动”环卫新机制。同时,全面建立健全专门保洁队伍,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标准,各镇(街道)成立了环卫所,村居(社区)按每80-100户的比例配备1名环卫保洁人员,落实保洁经费、统一服装和工具,健全了日常作业标准,全部纳入了规范化、长效化保洁管理。截至目前,全市724个村全部纳入一体化保洁范围,保洁人员达到2460名。

  筑基——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垃圾处理系统

  建立、完善了城乡环卫体系,就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来承担。

  环卫设施是环卫工作的载体和基础,建设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环境卫生质量。

  在配齐配全垃圾收集设施设备方面,按照行政村每15户设1个垃圾桶,每名保洁员配备1辆垃圾收集车,每村有1-2处地埋式垃圾箱的标准,建立农村垃圾收集系统,截至目前,全市村居配套了地埋式垃圾箱795个,环保型垃圾桶7600个,配备人力保洁车2400辆。

  在健全垃圾转运设施方面,按照“一镇一站”的要求,在每个镇建设了1座日处理能力60吨的垃圾中转站,共配备各类清运车辆80辆,负责村级生活垃圾的统一压缩、清运。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2座,配套勾臂车6辆、吸污车2辆,全面解决了各镇中转站到市垃圾处理场的垃圾转运问题。在扎实推进垃圾处埋场建设方面,我市已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座,生活垃圾设计处理能力达到500吨/日。目前,正在加大垃圾焚烧项目推进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落实——设计活动载体,打响集中整治攻坚战

  城乡环卫一体化,难点在村这一级,关键在于群众的观念要转变。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不能等着群众慢慢去接受,必须积极作为,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城乡环卫一体化带来的变化。”城管大队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他们积极开展了集中整治攻坚战,确保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

  开展环境卫生治理专项行动。确定每个月的第一周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周,发动群众或组织专门的队伍,对各村存量垃圾及卫生死角进行地毯式的清理,并组织督查小组进行环境卫生巡查,确保不出现垃圾回潮,做到“村容改观、秩序改善、整体改变”。

  借国家卫生城复审之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房前屋后和村庄周边卫生死角综合整治行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有序堆放柴火、草堆、农用具等生产生活用具,规范农家杂物堆放;实施家畜家禽圈养及污水整治,房前屋后排水通畅;发动村(居)全员上阵,对村庄周边的河道、沟渠以及荒坡的陈年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清除等。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督导组,兵分多路,每日一抽查,限期整改,确保综合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开展特殊季节专项整治。于三秋收获、苹果采摘及销售季节,对农村重点部位进行整治,加强宣传教育,要求村民对反光膜等进行收集处理,杜绝随意向路边、山边等随意丢弃、倾倒现象。今年以来,全市724个村先后组织各类专项行动7900余次,出动人员12万余人次,车辆215车次,清理各类垃圾10万余方,投入资金达1575万元,彻底整治了多年来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三大堆”和卫生死角,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提升——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

  城乡环卫一体化战略得到了有效落实,农村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可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传统环卫保洁管理体制中,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既要负责管理,又要负责服务,在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处理费用等关键问题上缺乏动力。

  为此,市城管大队积极推行市场化进程。在城区主干道路推行保洁市场化运作取得成效后探索创新,引导各镇(街)按照“市场化运作、干管分离、全域覆盖”的原则,扎实推行农村家园,不断市场化保洁制度:变主体为监管,严格实行月考核制度,环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管理成本有效降低;变兼职为专职,保洁队伍由保洁公司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配备、统一管理,保洁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变被动为主动,各保洁公司为求达标创益,均不同程度地主动增加了清扫人数及频次,保洁质量大幅提高。目前,全市实行保洁市场化运作的镇(街)有8个,在市考评中成绩不断攀升,因用工规范、管理得当,节约了更多的保洁经费以投入到环卫设施建设中来,使保洁市场运作更加顺畅。

  护航——加大督查力度,落实考评监管机制

  长效的管理机制,离不开督查、考核的保驾护航。

  城管大队从建章立制入手,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列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考评范畴,推动境卫生管理水平,创造更加整洁优美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先后制定了《招远市卫一体化管理意见》、《招远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考核评分细则》等文件,成立了两个专职督导组,建立问题督查台账,坚持每月对全市724个村庄进行常态化考核,实行月评比和年度总评制度,并及时将督导检查情况向各镇(街)下发整改通知单,责令其限期整改,连续两次发现问题或整改不彻底的,给予全市通报。

  同时,实行奖优罚劣制度。将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转变一体化纳入市里对各镇(街)的年度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对各镇(街)的考评,考核结果纳入镇(街)年度综合考评,其考核成绩作为各镇(街)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争取市财政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感和紧迫感,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运行补助资金,落实百分制奖励机制,赏优罚劣,对组织周密、措施得力、保质保量完成的镇(街)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对工作不落实、通报不整改的坚决曝光、查实问责。城管大队还推行“考核倒逼”机制,抓住垃圾运送量这个关键,按照镇(街)户籍人口数量、每人日产垃圾0.5公斤的标准,计算出每月应收集运输的垃圾量,作为考核的基数,由市环卫一体化办公室对镇(街)转运出的垃圾量进行考核。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架,功在不舍。”扮靓农村家园,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创造更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寄予城管大队的殷切希望,也符合广大群众的心愿,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市城管大队将继续发扬城管人“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精神品格和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城乡环卫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树立招远金都“百姓环卫”品牌,努力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品质,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为建设富美文明新招远和金都知名旅游城市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王志嵩 衣作连 李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