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牟平党建网 > 他山之石 正文
他山之石

贵州台江县长滩村"十户一体"脱贫之探

责任编辑:党员教育中心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02 10:42:44

  这里是世界独木龙舟节和贵州苗族姊妹节的故乡,清澈的巴拉河水穿村而过,古朴的吊脚楼依山而建,美丽的苗家女系着五彩头巾……地处贵州台江县老屯乡的长滩村本是一个游客向往的原生态苗族村寨。然而,由于没特殊资源,长滩村不少村民仍然长期戴着贫困的帽子。

  从去年起,长滩村热闹了起来。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往回走;马铃薯合作社、刺绣合作社、樱桃合作社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汉子们常聚在一起琢磨怎么养鱼、养牛;妇女们空了就围成一圈儿,飞针走线绣苗帕……吸引外出村民留下、让308户村民抱团发展的,正是长滩村的“十户一体”发展模式。

  十户有谁?谁当户长?

  一切还得从环境卫生说起。2015年前,长滩村的环境卫生问题一直令村“两委”头疼:垃圾随手丢、房前屋后乱堆乱放,脏得人无处下脚。每逢重大节日,村“两委”都要组织党员和群众打扫卫生,但时间不长又回了原样。

  苦恼倒逼改革,问题推动创新。去年4月,村“两委”坐在一起想了个办法:把全体农户按居住相邻原则划分成19个卫生责任主体,每个主体由10多户村民组成,村民自己选出各自主体中有威信、有带动能力的人做“户长”。每个主体在户长带领下分别承担自家房前屋后和村里划定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任务。村“两委”每周督查、每季评比,好的插红旗,脏乱差的贴通报。

  “刚开始,一些村民不支持,宁愿出钱请人扫,也不自己动手搞。”村支书李平洲说,村干部就一家家逐个做工作。三个月坚持下来,笤帚簸箕立在了家家户户门前,村路上再不见随手丢弃的垃圾,再也没人愿意破坏来之不易的美好环境了。

  村“两委”从这一做法中尝到甜头,逐步引导发展主体承担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落实国家计生政策等村级事务,立竿见影,一用就灵。最终提出了“十户一体”管理模式:即把10户左右居住相邻、技能相似和产业发展愿望相同的农户捆绑成一个发展主体。

  村“两委”注重资源互补、优化配置,均衡将富户、一般户、贫困户和党员、非党员等几类农户安排到一个发展主体中。每个发展主体要选择1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建设的党员作为“户长”。目前,全村共52名党员,在19个发展主体中,13名为党员户长。党支部在村口显眼位置树起了“党员承诺墙”,开展“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活动,让所有党员带头做示范。

  “村干部就3人,要带动308户1125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李平洲说,有了“十户一体”这个抓手,村“两委”就抓住这19个“户长”,明确他们的帮带责任,领着大家共同发展,脱贫致富。

  强弱联合抱团发展

  前两年,织了几十年苗家包头帕的姜仲英一度有放弃这门手艺的念头。“本来可以卖到150元一条,可是大家为了抢客,硬是压成100元一条。姜仲英说,无序竞争让邻里关系紧张,也让大家织布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现在,长滩村30多名织娘组建了3个产业联建主体,大家根据技艺高低将包头帕划分档次,统一定价、统一销售,产品在周边县十分畅销。“按每月平均织25张包头帕来算,一个月收入超过3000元。”姜仲英高兴地说。

  从无序竞争到良性发展,包头帕的成功,让村民们看到了“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的好处。大家坐不住了,跃跃欲试。

  姜但二是村里的贫困户,村主任石俊把他纳入自己的发展主体,大伙儿决定一起养羊。可是,姜但二实在凑不够买羊钱,大家商量,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工。最后的分红按出工的天数以及投入的钱数来分,再额外给贫困户10%的补助,让富人不吃亏,穷人早脱贫。

  这样的做法让贫困户做事儿有了底。过去,大家各忙各的,富人跟富人在一起,穷人碍于条件差,很少往富人堆里扎。现在,党员户长带头,各个主体内好带差,强带弱,抱团发展,收入节节高升,一年下来,村里人均增收2000元。

  “‘十户一体’化小了责任单元,放大了户长作用,让发展主体在辖区工作内当了家,做了主,脱贫发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台江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副书记刘德斌道出了“十户一体”的另一个“奥秘”。

  党员龙来发是村里有名的养鱼能手。在被推选为户长后,跟大家一起,选准了网箱养鱼。“以前,上边安排什么项目,我们就接什么。现在种啥、养啥,我们十个人讨论好,再报上去申请支持,这样来的项目更符合我们自己的想法和特长。”龙来发说。

  主体产业联建、公益事业共建、计生诚信联责、社会治安联保……“十户一体”创建活动渗透到村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发展主体更好落实责任,一些村级事务的评比结果直接与惠民政策及各项利益分配挂钩。在公益事业上,以群众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适当给与奖励补助,让政府投入与农民出资出劳有机结合。村里还成立了评议监督小组,定时、不定时对各发展主体的工作监督打分,并在村级公开栏公示。

  “加入了‘十户一体’,跟着户长一起干,我们心里有底了,致富路子也越来越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杨彪兴奋地说。

  党组织凝聚力强了,扶贫精准落地了

  3月3日下午3点,长滩村召开村民大会。2点半左右,村民们就已陆陆续续到达广场。3点一到,人头全齐。

  “过去村里开会,三番五次叫不来人。现在通知开会,喇叭一喊,村民不仅来得整齐,而且主动发言。”村委会副主任姜文斌自信地说。

  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比过去明显增强,是“十户一体”带来的可喜变化。以前,县里乡里安排的事情,即使给补贴,村民也相互推诿不愿意干。现在,各主体主动认领项目任务,村民自觉参与。去年9月,乡里安排硬化道路,村“两委”一动员,一呼百应,户长带领群众一起干,很快完工。

  短短一年,“十户一体”模式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在党支部和党员的强力带动下,“十户一体”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成为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

  台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胜刚打了个生动的比喻:村“两委”的某些功能转移和下沉到各个责任主体中,好比给村“两委”接上了“腿脚”、延伸了“手臂”,推进了脱贫攻坚政策精准落地。

  “先前,扶贫是扶个人,贫困户没有技术和市场意识,难以实现滚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在,扶的是一个发展主体,有产业、项目支持,有贫困户的主体让他优先发展,扶贫更精准。”黔东南州委组织部信息科主任许文明说。

  现在的长滩村,生产发展和创业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已初步形成规模化生态养牛、蓝莓种植、刺绣加工、樱桃种植等基地8个,村民收入不断攀升,邻里关系日益紧密和谐。

  “‘十户一体’取得初步成效,根本是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党员为凝聚群众的‘种子’和‘细胞’,形成了‘支部统领、主体落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组织形式。通过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把联体农户聚在一起拔‘穷根’,既有利于脱贫攻坚,也有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杨胜刚深有感触地说。

  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烟台市牟平区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0535-4219991      邮箱:ytmpdj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