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本地动态 > 组织建设 正文

栖霞蛇窝泊镇东院头村:百姓“抱团发展”促增收

发布日期:17-10-12 15:18 信息来源: 字号:[ ]

  金秋时节,走进蛇窝泊镇东院头村的现代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与老果园重茬更新综合示范园时看到,红红的苹果压弯了枝头,映红了果农幸福的脸颊。“我们村在2013年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烟台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变身‘股东’,通过‘抱团发展’,扩大经营规模,创新种植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极大促进了集体、群众增效增收” ,谈起他们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林贤满心自豪。

  蛇窝泊镇东院头村共有319户、854人,党员44名,全村共有果园2905亩,苹果是该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富裕,成为东院头村两委班子的首要任务。家家户户,地就是那么大、树就是那么多,如何再增收,成为一个难题。转机出现在2014年,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到蓬莱、枣庄等地参观学习,重点是新农村建设、合作社组建等,在参观学习中,林贤思路豁然开朗,发展专业合作社,利用新技术,减少劳动力,必将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有了思路,林贤立即回村与党员干部开会研究,“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那一个月连续开了11次会,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组织”的运行模式,使果农由“单打独斗”转为“抱团作战”。积极引导村民建设200多亩、23000株的现代苹果示范园,并将示范园作为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打造成集游览观光、田园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有机、生态、高标准示范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他还组织村民建立烟台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对外销售,提升果农抗风险能力。目前,注册资金2200万元的合作社入社社员达140户,集中土地200亩,走出了一条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果品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的新路子。

  期间还邀请青岛农业大学、烟台果树站专家教授到村现身说法,帮助村民们提升眼界,先后有240户果农以土地入股、租赁、置换、买断等方式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现有果园260亩,进入盛果期后,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回收预留地后栽种的果树苗35亩,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5万元;合作社的收益,每年提出5%的公积金用来合作社的发展,提出3%的公益金用来职工培训和做公益事业,剩下的92%全部分配给果农作为入股收益。入社果农除获得“分红”外,还可优先到3个企业工作,农忙季节还可到示范园打工赚钱,实现“交地不离地、收入有保障”。这样算下来,仅通过果园、果树苗木这两大项,我们村一年可以增加集体收入80万元左右,合作社成员每亩地年均增收1万元,实现了集体、群众“双增收”。

  如果仅仅依靠扩大果园规模,苹果产量保证了,却无法提高苹果质量,就形成不了特色,也没有竞争力。于是他们根据自己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借助外力,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高效栽培模式,把果品质量提升作为打通高端市场的“金钥匙”,主动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创立了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果创新团队示范基地,基地生产的苹果无污染、品质高,并通过线上做终端、线下做超市的方式推向市场,实现销售的全方位、多渠道,提升了果品的质量和效益。

  在成功创办合作社的基础上,该村党支部又按照“解决果农生产物资需求,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的思路,开展了村级招商引资工作,经过努力,先后引进了3个村级增收、为民服务项目。一个是,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生物菌肥厂项目,主要进行有机肥的生产、加工、销售,产品专供合作社及村民使用,减少了合作社和农民的生产投入,年节省社员支出1000多万元。第二个是,总投资200万元的生物菌种项目,除了保证生物菌肥厂使用外,可还外销,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第三个是,总投资200万元的生物制剂项目,可有效避免传统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这3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可解决农村劳动力80多人,人均工资收入4万元,通过入股企业(占股10%)、收取土地租金等方式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80多万元。

  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如今的东院头村格瑞特合作社在2014年被评为“烟台市级示范社”,2015年被评为“烟台市优秀中小企业”,2016年4月被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评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示范点”,5月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农业部领导数次来基地观摩,对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的评价,2016年东院头村党组织还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趟出了一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百姓发家致富的新路子。(中共栖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