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本地动态 > 组织建设 正文

创新经营模式 专柜助力扶贫——蓬莱市设立超市“第一书记”专柜纪实

发布日期:17-10-23 14:55 信息来源: 字号:[ ]

  在蓬莱市各大超市购物,很容易在农副产品区域见到“第一书记”专柜,专柜农产品全部为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种繁多、价格适中,深受消费者喜爱。这正是蓬莱市“第一书记”创新发明的全新经营模式,既可解决贫困村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又为全市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

  从无到有,依靠蘑菇开了好头

  六十堡村是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庄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实力薄弱。2016年,组织选派的“第一书记”吴国生驻村帮扶,致力发展扶贫产业项目。他与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小南营村开展联动扶贫,在村庄建设食用菌基地,投资20万,建成了3个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短短半个月时间,基地开始出菇,每天200斤到400斤不等。随着平菇产量的逐渐增加,吴国生开始思考销路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国生见到超市内其他生产基地的销售专柜,产生了建设“第一书记”专柜的念头,与各大超市对接的结果也是“一拍即合”。目前,蓬莱市家家悦、利群、振华等20多个连锁超市均开设了“第一书记”专柜,基地生产的蘑菇采取“包销”的模式全部进入专柜,销路问题解决了,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每年可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有效保障了本村贫困户稳定脱贫。

  牵线搭桥,更多产品涌入专柜

  蘑菇的“成功经验”很快引起其他“第一书记”的注意,大家纷纷推荐自己所驻村庄的农产品一同进入专柜。南王街道徐家沟村同样是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该村2016年扶贫产业项目为红薯种植,由于产量丰收,该村红薯价格较低,一度出现囤积现象,在组织部、扶贫办、商务局等部门的助推下,村庄与家家悦等超市达成协议,红薯产品以高于市场批发的价格进入“第一书记”专柜,一季下来,为村庄稳定增收近万元。为丰富专柜产品,六十堡村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投资20多万元,成立了六十堡生态养殖合作社,养殖六十堡“佰牛山”品牌的跑山猪、跑山鸡等,山猪肉、山鸡蛋等产品也全部摆上了专柜的货架,增加了专柜经营带来的效益。在六十堡、徐家沟等村庄的带动下,其他贫困村的大樱桃、苹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也开始进入“第一书记”专柜。2017年,各大超市“第一书记”专柜销售收入已达40余万元。

  书记“代言”,市场经营反哺扶贫

  尽管“第一书记”们都在积极推荐自己村的农产品进入专柜,但仅仅依靠蓬莱市4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的产品,市场的规模仍然偏小,产品的类型仍然很单一。为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反哺扶贫事业,蓬莱市采取全新模式,变“第一书记”带来产品为“第一书记”“代言”产品,在市场上寻找有资质的绿色无公害生产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签订“第一书记—超市—生产基地”三方合作协议,由“第一书记”负责推荐企业生产的产品,进入超市的“第一书记”专柜。通过这种经营方式,提升企业对脱贫攻坚事业的责任感和参与度,形成捐助脱贫事业的社会义务,将一定资金捐入蓬莱市爱心捐助扶贫专户,由市慈善总会统一接收、管理和使用,用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目前,正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已有和圣农业、鑫源工贸、和易农业、鹰迴山等多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表示浓厚兴趣,即将签订合作协议。

  前景广阔,产业扶贫释放红利

  如火如荼的“第一书记”专柜映射的是蓬莱市产业扶贫的成效。“第一书记”专柜只是经营手段,经营的就是蓬莱的扶贫产业项目。近年来,蓬莱市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实现村庄的长远发展。2015年,全市4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共实施产业项目40个,其中20个村发展优质果树、地瓜种植及果园建设,16个村完善了水利配套基础设施。2016年,又有28个村庄实施了果业种植产业项目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12个村发展分布式光伏产业。两年来,项目总投资达到2195万元,年收益达到181万元。产业的发展,给“第一书记”专柜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为贫困村、贫困户的收益提供了保障,也为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共蓬莱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