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牟平党建网 > 红色文化 > 最新工作 正文
最新工作

英雄光辉映雪红 ——探访杨子荣战友姜乃明记行

责任编辑:党员教育中心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10 09:42:38

  今年恰逢杨子荣诞辰100周年,牺牲70周年。2017年12月3日,一个初冬的清晨,天空雪花飞扬,我们——杨子荣精神研究会一行三名同志,慕名踏雪来到了杨子荣的战友——姜乃明老前辈的家中。今年已91岁的老先生,面容清癯,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一举一动和眉眼间不时地投射出些许的军人气质和风骨。他几天前就得知我们要来采访的消息,显得很兴奋,并反复叮嘱其孙女事前买来了桔子、香蕉和苹果等一大宗水果,我们登门后,他又将平时舍不得喝的黑枸杞拿出来并与茶水合在一起端给我们。

  回忆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老前辈显得很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姜老前辈生出生于1926年12月,比杨子荣小了整整9岁,籍贯为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五甲村,1944年7月,不到18岁便在家乡参军,并随部队参加过数次对日伪军的战斗。一年后,也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所在的部队被统一集中到莱阳的水沟头村,在这里他所在的部队与杨子荣所在部队即海军支队汇合整编,并进行了一个月左右的军事、政治整训。在训练之余,姜老前辈结识了杨子荣等几位牟平老乡。他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很快乡情便催生出了深厚的友情乃至亲情。每次军训后,几个牟平老乡总要凑在一起聊聊家常,在聊天中,大家很快就相互知悉了各自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当然,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些看似无关紧要聊天,为以后查找杨子荣的籍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多月后,即1945年10月24日,部队接到上级命令,统一开拔到黄县的龙口镇,25日5时许,正当大家准备就餐时,突然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号声,随即,整个部队便登上早已准备好的10条大木船和三艘渔轮向着渤海深处驶去。经过两昼夜的海上航行,船队于27日晨先后到达辽宁省庄河县。据老前辈讲,登陆时部队曾与当地的土匪进行过短暂的交火,并将土匪击溃。登陆后时间不长,他们便与当地驻军办事处取得了联系,并立即改变番号为“东北人民自卫军辽东三纵队二支队”。也即以后的“田松支队”。部队稍事休整,便一路向北,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剿匪的征程,一直打到海林,并在海林过了到东北后的第一春节。过年时部队稍微改善了一下生活,吃得是高粱米和大碴子稀饭及东北地区特有的酸白菜。当年整个剿匪战争,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7月左右。这个阶段主要是打政治土匪,当时称平叛,群众叫做打“中央胡子”;第二阶段从1946年8月到1947年3月,这一时期主要追剿残匪,其中主要是追剿逃窜到山林的惯匪、顽匪。一开始,因经验不足,再加对土匪的作战特点和生活习性不明,剿匪战斗进展的并不顺利,部队也曾吃过不少苦头。姜老前辈与杨子荣等老乡一起曾在新安镇驻扎过,当晚马喜山等匪帮在内线的策应下,曾围攻过新安镇,并想趁我军立足未稳,一举围歼我剿匪部队。但因新安镇设有简易的土墙和工事,再加我军作战英勇,土匪的阴谋没有得逞。但部队却在此次战斗受过较大的伤亡。稍后,在我军攻打转盘山(奶头山)时,因情况不熟,部队也曾受过较大的挫折,牺牲了很多战士。以后因杨子荣担任了侦察班长和排长后,战事则顺利多了,按杨子荣侦察的情报定下的战斗部署,次次获胜。当然随着作战的增多,此时部队的剿匪经验也有所增长。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先后消灭了谢文东、李华堂、马喜山和九彪等大股土匪。姜老前辈讲,那些土匪虽然对老百姓很残忍,但在与我军交战时却大多胆小如鼠,稍一接触就溃逃。在剿匪战斗中,杨子荣表现的特别英勇,给姜老前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杨子荣战斗的身影还历历在目。后因杨子荣职位和任务有了新的变化,再加战事繁忙,在以后的战事中,姜老前辈再也没能与杨子荣见过面。但由于同属于一个团,再加是老乡,所以他对杨子荣特别的关注,对他的事迹也十分的熟悉,特别是杨子荣在杏树村劝降400多名土匪和智擒“座山雕”时,团里曾大张旗鼓地表彰过杨子荣,作为老乡的他们都感到十分的高兴,甚至比杨子荣本人还要高兴。1947年2月他们得知杨子荣在闹枝沟剿匪时英勇牺牲,皆十分的痛惜。听说团里要为杨子荣举行追悼会时,姜老前辈和几位老乡也都想亲去参加,但因所在部队接受了新的任务,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致哀。

  杨子荣在入伍后,一直没有给家里写过信,这也成了查找杨子荣籍贯的一大疑点和难点。为什么不写信?当我们提出这一问题时,老前辈动情地说:一是因当时战争频乃,实在没有时间写。二是因为部队居无定所,再加当时的东北久经战乱,邮路不通,写了信也无人或无法送达。所以他在剿匪期间也一直没能给家里写信。

  剿匪结束后,姜老先生的部队被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后又被编为第38军,老前辈也由步兵转岗到炮兵,并随部队一起参加了四平战役,以及稍后的平津战役,又一路南下,征战河北、河南,在安阳时与国民党的部队发生过一次十分激烈的战斗,稍后不久,他所在的团又返回了东北,并在1950年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老前辈在战斗表现的十分英勇,先后参加了我志愿军对敌发动的四次战役,并多次立功受奖,先后被提拔为排长、连长,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随部队返回祖国,并移防到兖州,1961年他被提拔为济南军区炮兵第十五团一营副营长。当我们提出要观赏一下他的那些军功章时,没想到老前辈对此却看的很淡,并对我们讲,前几年一些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曾拿去观赏过,再加数次搬家,除了手头上保存的十几枚抗美援朝纪念章和一张副营长的任命书外,其他的皆已不知下落。谈到此,他又对我们讲,上世纪60年代中期,《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曾给老前辈寄过一封信,信中除了缅怀杨子荣和高波等战友外,还叮嘱姜老前辈要保重好身体。曲波在信中还邀请他到北京做客。云云。后来这封信被当时公社的一位领导拿去观赏,一直没有还给他,现在信已不知流落到何处。老前辈虽然对自己的立功受奖看得很淡,但对战友和战士却十分关心,特别是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战友、战士,尽管他自己家里的负担也很重,但他每年都要拿出自己的津贴或工资的三分之一送给或寄给战友、战士们。

  60年代末期,因身体的原因,他转业回乡,到当时的牟平县埠西头公社供销社任副主任,1980年10月离休回村。

  随着小说《林海雪原》和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问世,一夜之间,“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大名红遍了大江南北。英雄长眠的海林县要重修杨子荣墓,可是没有人能够说得清烈士的籍贯是哪里。英雄战斗过的部队要写英雄的生平,也不知要到哪里去寻找他故里。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军地双方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始了查找杨子荣家乡的寻程。1969年7月,调查组来到牟平县,当时县里把杨子荣的几个牟平籍的战友,包括姜老前辈以及刘延爽等四五个人,一起请到县里招待所,请他们帮助查找回忆杨子荣生前的有关情况。于是,姜老前辈便与几个战友一起回忆起他们在莱阳水沟头集训以及在东北剿匪时与杨子荣见面时的一些情况:当时杨子荣岁数比我大,看上去30多岁了,杨子荣曾说过他是牟平城南的一个什么村,家里有个老母亲,已娶妻,家中还有一头黑色的小毛驴,门口还有一棵大槐树。后来调查组带着他们提供的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一起到嵎岬河村寻访,并与村民提供的杨宗贵家里的情况一一地比对求证,结果二者完全一致。从而为查找杨子荣的籍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调查组初步认定了杨宗贵就是杨子荣,就是嵎岬河村人。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们得知,老先生除了听力较差外,心肺功能也有几分衰弱,双腿也不太听使唤。因此,平时,大多待在家中,偶尔外出时则需孙女扶持。闲睱时,基本没有什么爱好,平时主要是看看电视,当然,他最爱看的还是有关战争题材的节目。他平时的起居很有规律,饮食也十分清淡。他告诉我们,早年曾吸过烟,而且吸得很厉害,老战友曲波来信后,他便坚决地戒掉了,酒则一辈子也没沾过。这可能是老前辈长寿的主要原因。

  采访临近结束时,老先生拉着我们手依依不舍,并一再叮嘱我们,一定要听党的话,跟着习总书记好好地干。为人一定要正直,要多做好事,做个好人,坏事一点也不能做。当我们提出告辞时,他一再要我们留下就餐。见我们去意已决,他又吩咐孙女给我们准备水果,并坚持要送我们到楼下,在我们的一再劝阻下,才作罢。当我们走出楼外时,看到老前辈还站在窗前向我们深深的注目。此时,乌云已不知啥时散去,室外阳光明媚,路边的残雪上闪着耀眼的光芒。

  在返回的路上,同行的小宋深有感触地说,在姜老前辈的身上我似乎又看到了杨子荣的影子。是啊,每次与老战士们短暂的想处,我们总能强烈地感受到英雄的光芒和红色的力量。英雄从没走远,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烟台市牟平区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0535-4219991      邮箱:ytmpdj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