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本地动态 > 组织建设 正文

莱阳市:西石河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拔掉“穷根”奔小康

发布日期:19-03-27 13:28 信息来源: 字号:[ ]
  
  西石河头村位于莱阳市东北部,共有350户、1050人,土地1800亩,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28人。一直以来,班子弱、基础差、家底空,是这个山区薄弱村的“代名词”。想要实现强村富民“奔小康”,对西石河头村来讲,不仅周边村庄对他们没有信心,就连他们自己也从来不敢做这个“致富梦”。2018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振兴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建立章程规范经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项目合作种植,村集体收入从“空壳”实现了10万元的突破,彻底拔掉了“穷根”奔向小康。
 
  合作社“1.0时期”
 
  西石党员带头行动、冲锋在前
 
  一开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老百姓“不明白”,更“不买账”。面对这一现状,第一书记迟义江驻村后,提出“要想加快西石发展步伐,村干部必须要先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在他的号召下,西石河头村党员干部率先行动起来,一方面积极探讨研究《塘约道路》《创业史》等经验,到栖霞、海阳等地考察农业发展项目,另一方面主动带头出钱、带头劳动、带头入户做工作,很快流转出60亩土地。土地面积虽然不大,但是有了这块“启动田”,合作社成功与龙大集团、朝日绿源签订订单,种植了土豆和玉米青储饲料,为村集体赚得“第一桶金”10万元。这不仅是西石河头村期盼已久的一笔集体收入,更是提升西石河头村老百姓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认识的一块“敲门砖”。
谋划发展
 
  合作社“2.0时期”
 
  西石党员一鼓作气、接续用力
 
  初见成效后,村党支部决定趁热打铁,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动合作社连方成片、规模经营。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流转更是一块“硬骨头”。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村党支部建立“双联双诺”机制,按照区域将村庄划分为5个区、21个组,让村干部联系党员、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群众。这样一来,村里就织成了“一张网”,实现了服务联系全覆盖。18名党员、24名村民代表按照分工,分头走村入户、宣传发动,不到一个周时间就做通了317户村民的工作,顺利完成330亩土地流转任务。更没想到的是,这次党员是第一批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没有一个掉队。同时,为抢抓发展机遇,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村党支部积极争取自然资源、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成功争取到小农水建设、土地改造等惠民工程,并协调投入270万元配套机井泵站、水肥一体、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
双联双诺
 
  合作社“3.0时期”
 
  西石河头整体规划、滚动发展
 
  为严格规范管理,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利益,本着依章办社的原则,村庄制定合作社章程,明确规定合作社收入10%作为公积金,10%作为公益金,其余80%由村集体和村民按4:6比例分红。这样一来,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和分红收入,每亩土地初步可增加收入4000元。同时,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在第一书记的引荐下,村党支部主动与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对接联系,经过反复比较、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发展现代果业,与烟台市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烟台群樱汇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建立大樱桃设施栽培和育苗、优质梨种植示范基地。目前计划种植50亩大樱桃苗木、270亩优质梨,预计2020年合作社收入将达到50万元左右,2022年梨盛果期时将达到300万元左右。
 
 
  如今的西石河头村,“两横一纵”的主干道、以小清河为“中轴线”的自然生态景观带、党建文化广场等承诺已基本实现,“西石样板”也成为莱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另外,村庄还发起成立“爱心之家”,包括爱心餐厅、爱心超市和爱心宣传队,定期为贫困户、孤寡老人提供就餐服务,为村民提供生活用品,每月17日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
 
  下步,西石河头村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章程,健全组织架构,完善管理监督制度,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大、更多、更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