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本地动态 > 工作动态 正文

乡村振兴的“烟台答卷”

发布日期:19-04-16 10:16 信息来源: 字号:[ ]

  莱州市城区东南三公里处,文峰路街道田家村,著名的小米种植基地。

  “田家小米免淘礼盒”“小米养生白酒”“小米挂面”……在这里,一粒小米历经多道工序实现价值裂变,每斤小米售价高达14元。但在两年前,同样的田家小米,却只能卖到七块钱一斤。

  从七块卖到十四块,像田家小米一样打了价格“翻身仗”的,还有龙口中心泊村的大糖、蓬莱槐树庄的花生、海阳西远牛庄的网纹瓜……他们有的通过注册商标打响了品牌,有的从田间走进了超市,有的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有的改良工艺提升了附加值……

  这一切,都得益于烟台市推行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

  

田家小米

西远牛庄村网纹瓜

形成一片星火燎原的发展态势

  从11到100再到830,仅仅两年多时间,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就已呈现出星火燎原的发展态势。

  2017年,烟台市在全市掀起学习“塘约经验”热潮,筛选确定11个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的村开始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由村党支部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入股,组织群众以土地、资金、房产等入股,组建起土地股份、旅游股份、入股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带领群众闯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2018年,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出台意见,旗帜鲜明地在全市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官宣”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路径”,并纳入市委“三重”工作。同时,坚持典型引路,筛选确定试点成效明显的100个村开展百村示范行动,整合财政、农业、国土、供销等部门力量予以全方位扶持。财政专项列支1000万、农业农村局出台“16条措施”、供销社制定“8项定制服务”、商务局明确“9项重点任务”、赴浙江大学进行专题研修、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合作社学院烟台分院……一大批高含金量的政策福利投向基层、春风化雨。

  目前,100个示范村入社群众2.8万人,新增集体收入8200万元,示范带动830个村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占行政村总数的1/8。2018年,全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新增集体收入1.5亿元,入社群众增收2.8亿元,有效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烟台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在全国具有开创性,可复制、可推广”,有关专家学者来烟调研后这样认为。

建立一个抱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不到7个月的时间,仅靠留在村里的30多个劳动力,一无区位优势、二无自然资源、三无年轻劳力、四无外来帮助的栖霞市衣家村,硬是在荒山中开辟出宽5.5米、长5.5公里的环山路,在山顶上建起2座水库,架设350亩果园滴灌设备,彻底改变了村庄落后面貌。

  改变源自2017年。衣家村响应市委号召,成立了“一点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创新推行“工票”制度,对参加合作社集体劳动的群众,按照男劳力120元/天、女劳力80元/天的标准发给工票,满2000元可折合一股“创业股”,工票可用于在合作社购买灌溉用水、果树苗和水利管线,一举解决了村集体没有钱的问题。

  

工票

  一个合作社、一张工票,分散的群众再次被组织了起来,衣家人真正成了“一家人”!在党支部的号召下,男女老少全员出动、凿路修渠,就连80多岁的老太太都加入了进来。“有好班子,老百姓这么干也有劲头”“我使劲活啊,我活一天干一天活!”一群朴实的农民,在党支部带领下把奇迹刻在了大山上,一个产业落后、思想封闭的衣家村逐渐远去,一个拼搏昂扬、果园如画的衣家村逐渐走到了人们面前。衣元良不止一次地感叹:“老百姓还是那些老百姓,但组织起来后就大不一样了,把群众组织起来的力量真是难以想像!”

  组织群众,这是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主旨要义。过去长期的分田单干使群众和集体之间的利益链条被割断,很多群众想事办事只考虑自家“一亩三分地”,党支部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领办合作社后,村集体和群众以“股”连心、连责、连利,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各扫门前雪”的群众开始关心关注集体,从“一盘散沙”握成了“一个拳头”,党支部有了抓手,群众有了依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

  栖霞,中国的苹果之都,出于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使得栖霞苹果连年高居国内榜首。但近年来,树龄老、品种老、队伍老、观念老、模式老的趋势,导致苹果竞争力有所下降。能否抢抓机遇实现产业升级,直接决定着金字招牌的命运。

  

产业园统一规模经营

  2017年,栖霞市抓住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契机,在134个村建立起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互惠共赢的利益合作共同体。产业园将流转后的土地统一开发、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资金投入、品种改良、技术管理、产品销售、品牌营销等“一揽子”问题。目前,已改造老残苹果园3.5万亩,三年后将改造提升果园30万亩。保守估计,进入盛果期后,果农每年可至少增收2万元,部分村集体收入可达400万元。为了更好地推进产业园建设,今年3月,栖霞市还面向全国招聘了39名年轻项目经理选派到产业园,利用无人机、割草机、水肥一体化设施和大数据,从事果园的管理工作。“小果园”长出的是苹果,承担的却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梦想”。

  升级要资金、改良要技术、管理要人才,在这项“大工程”面前,一家一户显得极其微弱。正如《农民日报》头版文章《烟台苹果闯关记》中写道的,“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这场产业升级战筑起了一座座战斗堡垒”。2019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趟出乡村振兴新路子”获评2018年度“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从田间地头走向高端会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2018年度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

  不止栖霞,在蓬莱,村党支部与葡萄酒公司合作,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已达8万亩;在莱阳,政府牵头、村企合作,沿莱阳梨主产区集中连片打造,整合现有的万亩梨园,以梨文化品牌提升带动村级集体经济联动发展、提档升级……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正在烟台农村蓬勃兴起。

  

蓬莱市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现场

趟出一条强村富民的双赢路径

  上山开荒、引进企业、对外承包、订单销售……在领办合作社后,村党支部站在了经济工作的最前沿,使出浑身解数上项目、闯市场、提效益。

  “以前都是简单把土地发包出去,村集体收益很少,群众质疑里面有猫腻,对党支部有意见,现在不一样了,大片土地规模经营,像我们村,这两年开发了300多亩的荒地,规划了生态种植区、有机养殖区,效益可比以前强多了!”蓬莱市槐树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军说。

  

蓬莱市槐树庄村深加工产品

  不仅带领群众变荒为宝,在产品深加工方面,槐树庄村也做足了文章,开发出海苔花生、紫薯花生等多种产品,2018年合作社收入20万元,与深加工之前比,利润一下子提高了5倍。与槐树庄村不同,招远市大户陈家村党委流转本村及周边村土地近万亩,在完成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后,划成20—90亩不等的片区,以每亩1500—200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给农场主,每亩地增收2万元。在福山区南庄村,村党支部流转土地300多亩,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成立兴农农业开发中心,种植樱桃、苹果、桑葚等各类经济作物1万多棵,其中盛果期大樱桃4000多棵,2018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

  

大户陈家村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百花齐放、争相斗艳,打破了过去低层次的增收模式,通过规模经营,村集体推广先进技术、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了集体资产激活增值。同时,通过领办合作社,把住了乡村振兴的政治方向,牢牢握住了分红主动权,让合作社“姓公不姓私”,保障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东院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栖霞市东院头村是烟台市第一个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先后吸收了140户果农以土地入股,建设了260亩有机苹果示范园和50亩苗木基地,2018年社员每亩地分红4000元,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社员长期务工年均收入4万元。从过去看天吃饭、赖地穿衣,到现在既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合作社收益分红,又可以到合作社务工获酬,群众不仅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保障,更实现了以地养老,解决了后顾之忧。

  

东院头村有机苹果示范园

  集体强了,群众富了。不少村党支部拿出合作社分红建广场、买设施、搞绿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发福利、办晚会、搞汇演,村风民风得到改善,乡村振兴全面起势。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在给予烟台实践的批示中提到“这是一条强村富民、促进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下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拓面提质’行动,积极引进现代要素和现代业态,由传统的种养领域向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特色民宿等领域拓展,推动农村各产业融通发展。年内,全市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至少突破1200家。”烟台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正如一支如椽巨笔,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奋力书写着共同富裕的“烟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