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

您当前的位置 : 山东烟台干部学院 >> 学习交流 >> 理论研讨

从艰苦卓绝走向胜利辉煌

发布日期:2020-03-15 信息来源: 字号:[ ]

  徐 明

  烟台,作为胶东革命老区的中心城市、胶东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龙头城市,一直以来倍受世人瞩目。百余年来从“被迫开埠、辛亥举义”到“星火燎原、抗日怒潮、胜利解放”直到“走向辉煌”,历经苦难,百折不挠,奋勇当先,始终走在前列!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和革命史的缩影,它全景式、史诗般地呈现了“民族从屈辱到复兴、革命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与愿景。

  一、烟台近现代历史与革命史的突出特征和特色

  在烟台山上的胶东革命史陈列馆入口处,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红底金字的展版,上写“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这,就是胶东革命精神,也是胶东革命和胶东人的特质。省有关专家曾把胶东的革命概括为“四先”:先驱、先行、先锋、先进。这,就是胶东革命和胶东人在革命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本质特征。那么,烟台作为胶东革命老区的中心城市,其特点特色是什么呢?

  (一)烟台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城市,它最具代表性地见证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史,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对那段历史,因篇幅所限,这里只讲个大体脉络和重要历史节点。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人挑起,1842年战争结束,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有了“五口通商”。五个口岸都在江南: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共同北上攻打天津北京。1858年和1860年先后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这时就开始与烟台有联系了。一个是:当初法国军队是先在烟台登陆集结休整,然后乘船北上,与从旅顺出发的英军会合,攻了天津打进北京,逼迫清政府签下条约。当初法军司令部就设在烟台山的龙王庙;1860年洗劫烧毁圆明园的那帮法国强盗,就是从烟台山下出发的。再是,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是在“五口通商”的基础上,又逼迫清政府开了10个口岸,其中北方有3个:天津、牛庄、登州。牛庄就是今天的营口,登州就是蓬莱。当时英国首任驻登州领事马礼逊发现烟台芝罘湾港阔水深、地理位置优越,遂强行把领事馆建到了烟台山上。1861年烟台正式开埠,登莱青道署衙门1862年也随之迁到了烟台。从这时开始,烟台作为山东乃至北方最早开埠的城市,它的命运就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从本质到特征都交融在了一起,极具代表性地一步步走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在山东在江北,它是带有标志性的。而这些才仅仅是开始,真正发生在这里又轰动中外、震惊世人、影响到整个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件还在后面。这就是,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在烟台的签订和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生效。这两个条约在烟台的签订换约,是与国运紧密相连的。这要从为什么有《烟台条约》说起。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们纷纷觊觎中国,不断寻衅滋事,制造事端,以期挑起战争,扩大侵略。当时英国占据着印度,就企图从印度和缅甸等地进入中国西藏和西南。终于1875年发生了“云南事件”又称“滇案”:是年2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开枪打死中国居民。当地民众奋起抵抗,打死马嘉理,把侵略军赶出了云南。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反咬一口把事件说成是清廷幕后策划指使。同时提出超出事件范围之外的无理要求,要求清政府减免税厘、增开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开放云南边界贸易、允其进入西藏等等,否则就要撤使、绝交、用兵。为此,清廷与英使交涉谈判持续了一年多。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进行了艰难的谈判。谈判从北京谈到上海,又从北京谈到天津,最后从天津谈到了烟台。清廷软弱无能,惧怕英法等列强再犯京津、惧怕英俄联合侵占新疆与西藏,命李鸿章“妥办”。最后,李鸿章与威妥玛于1876年9月13日,在烟台山下英国人把持的东海关税务司,签下了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北海、温州、芜湖、宜昌,就是在这个条约确定下被迫开埠的。中英《烟台条约》是继1860年《北京条约》之后最屈辱的条约,它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它不仅给英国人自己争利益,还给狼狈为奸的同伙法国美国俄国等列强争。它不仅在经济上掠夺,还在外交司法上强行压迫干预。如逼迫大清派公使前往英国道歉;确定了臭名昭著的“观审制度”和“被告原则”,强行干预中国的司法审判制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其中所谓“被告原则”,即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凡被告是外国人的,须交由被告所在国官员进行处理。这些条款的确定与实施,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国人耻辱噩梦的开端,也是清政府丧权辱国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有过上千个中外条约,其中最为丧权辱国的前10个中,就有中英《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华民族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李鸿章深切地感到弱国无外交,必须增强国力军力,“中体西用”,抓洋务强国防,“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利炮坚船”。所以从1876年后他又来了5次烟台,当年就开始在烟台相继建立著名的通伸冈西炮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金沟寨东炮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炮台时,专门请了德国军事专家,并投巨资购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昂贵的克虏伯大炮。他深刻认识到烟台的重要地位,1886年专门举荐委派其得力干将盛宣怀到烟台任了6年登莱青兵备道道台。从1876年到1888年用了12年,在胶东威海建立了清王朝乃至亚洲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为建北洋水师他还派员到英国学习培训、到德国和英国购置世界最先进的铁甲舰。但即使如此,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并没有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出现转机。仅仅过了6年,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于战后的1895年4月17日,代表清廷在日本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相尹滕博文当即逼迫清政府:20天后必须到中国烟台换约生效。这一次,因李鸿章在马关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卧床不起,清政府是派伍廷芳来到烟台。1895年的5月8日,中日《马关条约》在烟台山下换约生效。

  大家可能要问,这些条约怎么会都在烟台呢?而且中英《烟台条约》是英国公使威妥玛提出要到烟台签、中日《马关条约》是日相伊藤博文提出要到烟台换。为什么?一、烟台是海港城市,外国列强在港口和近海有军舰甚至军队相要胁。而在清廷京城或内地城市,他们则有所顾忌。二、烟台有他们的领事馆,英国人把持的东海关税务司和稽查武装及众多洋行教堂等可作接应;近在咫尺的威海则已落入日军之手。他们有恃无恐。三、烟台是清廷重要官府所在地,即登莱青道署坐落于此。在这里签约、换约,符合当时所谓“国际法例”。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3千万两白银(日本当时的年度财政收入才是8000万日元);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这一次清政府割让领土之多、丧失主权之重、赔偿款额之巨,开创了中英《南京条约》以来丧权辱国之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空前的丧权辱国条约。现在看,日本的崛起,直接得益于甲午战争。现代日本的起点,其实就是《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生效。这个条约的生效,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最为严重的是,它招来帝国主义列强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它不仅资强了日本的国力和发展,使日本“脱亚入欧”走进“列强”,而且也为5年后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埋下了祸根。实际上就是起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引领作用。还是以烟台为例,《马关条约》换约生效后,各国列强蜂拥而至,单是烟台山周边,不但“八国列强”来建了领事馆,连挪威丹麦芬兰这些北欧小国也来了,先后共有16个国家在这里建了领事馆。直到今天,在亚洲各国,没有几个城市有这么多的外国领事馆。这个领事馆近代建筑群今天还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然成为历史见证的实物载体。

  由上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依然还在的百年建筑不难看出,烟台最具代表性地见证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史,是典型的中国近代史缩影。

  (二)烟台和胶东是近现代中国革命发祥地之一,在这里最为集中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反帝反封建到推翻“三座大山”的各种革命组织和斗争形式;最具代表性、全景式地见证并呈现了“民族从屈辱到复兴、革命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和愿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各界民众奋起抗议抵制外国列强在烟台设立租界开始,到抗议巴黎和会将青岛划归日本引发“五·四”运动,各种组织、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和斗争在这里连绵不断,这实际就是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就是通常说的现代革命。发生的这一切,在全国其它城市和地区是罕见的。

  一是烟台民众抗议外国列强设租界。烟台虽然开埠早,但有一个历史事实让国人对当时的烟台刮目相看。这就是烟台这个中国沿海开埠重镇、东海关税务司所在城市,竟然没有一处外国租界。这其实是烟台民众抵抗的结果。1861年烟台被迫开埠,先后有16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馆。外国列强对中国当时可谓是军事上侵略、政治上压迫、经济上掠夺、文化上渗透。西方列强们并不满足在烟台已拥有的特权,十九世纪末多次要在烟台建工部局设立租界,以便享有更多的外事豁免权和特权。但均遭到了烟台各界民众的坚决抗议反对,连道署也不得不予以抵制。最后清廷北洋大臣迫于地方抗议抵制压力,以及考虑烟台对清廷的战略地位,亦致函明确“不予准允”。列强的图谋终未得逞,最后竟连一条租街也没有设成。现在能看到的那个时期外国人印发的明信片,印有“芝罘租街”,其实是他们自己的称谓叫法罢了。

  二是1910年爆发的莱阳农民抗捐抗税起义。这次起义的背景原因及性质还是与胶东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有关。概要地说,当时国家在外国列强欺凌下积弱积贫,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巨额“庚子”赔款,迫使国库空虚的清廷把灾难推向了民众;各级官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胶东大地民不聊生,难以为继。前一年这一带闹灾荒,粮食欠收,到了冬天直到开春,几乎家家揭不开锅,老百姓要饭都没了去处,真是“路有冻死骨,饿殍遍山野”。当年开春后又招灾,麦收无望。而此时官府不但不放粮赈灾,贪官污吏们还巧立名目,变本加利苛捐杂税,百般勒索百姓。甚至丧尽天良,勾结奸商,囤积居奇,抬高粮价,致使民众走投无路。就是在这样的当口,曲诗文揭竿而起,率众起义暴动。他起义造反、攻打莱阳城的口号就是:夺回积谷、开仓放粮!起义迎和民心、顺应民意。当时,曲诗文振臂一呼,万民响应!起义农民如同干柴遇烈火,熊熊燃烧、势不可挡!曲诗文领导的这次起义暴动,纯粹是官逼民反。莱阳、海阳一带先后有数万人参加,活动范围方圆百余里,后扩大影响到十多万人,满清倒台后仍未平息。这次抗捐抗税暴动也是当时全国反清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胶东的统治,轰动全国、影响巨大。它震动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成为胶东辛亥革命的先声,被称为压倒满清王朝的“最后几根稻草”之一。暴动引发助长了社会的反清斗争情绪,激励了莱阳、海阳、招远、栖霞一带民众的革命热情。如十几年后,莱阳出现了胶东第一个农村共产党支部、胶东第一个县委和县委书记李伯颜、胶东第一个中心县委等。清政府在镇压暴动后,因为没有抓到曲诗文和几个起义骨干,恼怒之下,进行了“追责”:撤了前后两任镇压起义不力的莱阳县令和一任海阳县令、查办了囤积居奇“惹祸”的奸商、处理了从山东巡抚孙宝琦到登莱青道道台等官吏30余人。曲诗文后来是1914年满清倒台后从栖霞回到莱阳,正准备再次组织暴动时,不幸被官府抓获。他与两个儿子在烟台英勇就义。死难时大义凛然,极其惨烈。莱阳抗捐抗税这个大事件一直在胶东传诵不止,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被写进了中国历史教科书。

  三是1911年烟台辛亥革命在山东首义。早在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初,黄县的徐镜心就在日本被孙中山看中。1906年徐镜心秘密回到烟台,传播进步思想,进行革命活动,是同盟会山东主盟人,并主盟设在烟台辖北方8省的同盟会北方支部。与黄兴一起都是孙中山的得力干将,被称为“南黄北徐”。1911年11月12日夜,烟台“十八豪杰”带领革命党人举行了武装起义,翌日凌晨攻占登莱青道署衙门,宣告烟台独立,在山东乃至北方最早脱离了清政府。这也是1912年8月,孙中山赴北京议和时,乘船在烟台驻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徐镜心1914年在北京被袁世凯杀害。

  四是学生运动。1910年烟台海军学校学生参与同盟会会员组织的活动,在校内订阅、在社会散发《民呼报》等替同盟会宣传的报纸刊物。1911年9月,清政府欲撤职查办容留“乱党”同盟会会员、怂恿学生滋事的校长谢葆璋,迫其与多名同情进步学生的校方人员辞职离校。1919年烟台学生和工人一起举行抗议示威活动,抗议巴黎和会将山东和青岛划给日本。从1919年开始,烟台海军学校学生李之龙即接受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学生开展进步活动。他关注国内局势,组织学生集会,甚至组织同学、校工、士兵等上街游行,声援五四运动,抗议外国列强奴役欺凌、反对政府丧权辱国。1921年在学校发动反对海校当局非法克扣军饷活动,被开除学籍军籍。当年他去上海,后到武汉,1921年由董必武介绍加入共产党。李之龙就是后来著名的“中山舰事件”的舰长,1928年被害于广州。关于烟台海军学校,故事很多,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第一任校长,邓兆祥、林遵都是这里毕业。最重要的是,烟台海军学校是共产党在烟台和胶东的红色摇篮。1921年秋,党中央派邓中夏、王荷波来到烟台,就是李之龙介绍到海校与进步学生郭寿生联系,从海校开始了党团活动。郭寿生1921年入团,1923年由恽代英、王荷波介绍入党,成为烟台和胶东第一个共产党员。1925年他离开烟台前,一直是直接向陈独秀和党中央报告烟台情况。从这里可以看出,烟台是共产党在全国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城市之一。

  五是大家熟知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党领导了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胶东革命斗争。这部分的史实就太多了。著名的有:烟台工人罢工、“一一·四”暴动、天福山起义、威海起义、雷神庙战斗、玉皇顶起义、花园头战斗、大青杨战斗、地雷战、马石山十勇士、“三最”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胶东兵工、地下医院、北海银行、送黄金去延安、大参军、大支前、大调干、大运兵、中国首个“人民海关”和“全国海关干部摇篮”等。这里要说的,主要是在当时乃至对今天都有重大影响和重要意义的三件史实,它也最能说明第二个特点。这就是“烟台解放”、“阻止美军登陆”、“杨禄奎事件”。

  先说“烟台解放”。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但盘踞烟台的日寇却拒不投降,声称要向国民党正规军投降,不给共产党土八路缴枪。这实际是有原因的,八年抗战,日本人对共产党领导的胶东军民是又恼又恨又怕。自从它踏上这片土地,敢对它打响第一枪给以痛击,灭了它不可战胜神话的,就是共产党领导的“雷神庙战斗”。共产党在胶东燃起了熊熊抗日烈火,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怒潮,建立了闻名全国的民主政权最稳固、经济实力最雄厚、革命文化最活跃的“三最”革命根据地,在敌后死死拖住并打击了日寇。1942年,即使冈村宁次亲自出马,坐镇烟台指挥,对胶东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大扫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等,最终还是被共产党八路军彻底挫败粉碎。所以,对于向共产党八路军投降,日本人死不甘心,要负隅顽抗。而胶东军民则对日寇不仅有八年来的血海深仇,更有“甲午仇”和《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种下的屈辱恨,真可谓:深仇大恨、不共戴天。1945年8月17日拂晓,在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指挥下,八路军东线部队向烟台市发起攻击。8月24日烟台解放。

  这一天得来不易!无论对烟台对胶东甚至对全国,意义重大。这是当时共产党八路军在全国解放的第一座重要的沿海城市。整整50年了——从1895年5月8日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在烟台山下换约生效,到1945年8月24日八路军消灭日寇解放烟台、胜利的红旗插上烟台山。这50年,胶东人民与全国人民背负了太多屈辱;这50年,胶东革命一如中国革命经历了太多苦难。50年的屈辱在这一天得以洗刷;50年的苦难在这一天迎来胜利!为纪念在解放烟台战斗中英勇牺牲的89名烈士、为纪念烟台成为共产党八路军解放最早的沿海重镇、为纪念驱走日寇洗雪屈辱、伸张民族正义,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政府当年即开始筹备,在第二年1946年的春天,建立了一座“民族英雄垂名千古”的抗日革命烈士纪念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坐落在烟台山巅芝罘湾畔,象征着英烈的革命精神:如山之永,万古长存;如海之恒,千祀不息!纪念碑的右下方是日本领事馆、左下方是德国英国美国领事馆、山下是意大利法国俄国等诸列强的领事馆;纪念碑居高临下,傲视着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外国领事馆,寓意并昭示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被奴役受欺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再说“阻止美军登陆”。1945年8月24日,烟台市从日本法西斯铁蹄下获得解放,烟台军民欢呼雀跃,庆贺来之不易的胜利与和平。然而时隔仅仅一个多月,美军为了帮助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抢占烟台抗日胜利果实,进而以此为跳板抢夺东北战略要地,打着盟军的旗号,于9月29日悍然将第七舰队的5艘军舰开到了烟台海域,舰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要在烟台登陆。这一事件牵动了当时中美两国三方的最高决策层,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延安新华社10月6日播发了《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因美海军陆战队拟在烟台登陆致美军观察组叶顿上校函》,严词拒绝美军的无理要求。烟台党政军民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遵照“不排外、不媚外、不主动开枪、但也不丧失民族立场”的指示,与美军针锋相对,展开了一场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解放区军民一方面加紧备战,应对突发事变;一方面与美军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从1945年9月29日到10月17日,中共胶东区委外事特派员兼烟台市代市长于谷莺、烟台党政军民统一行动委员会书记兼烟台警备区政委仲曦东、烟台警备区司令员于得水,代表我方与美方代表巴贝中将、罗思凯少将和赛特尔少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谈判。双方唇枪舌剑、斗智斗勇,进行了反复较量。烟台市民也于10月8日和10日,先后两次达7万人在市区南操场举行游行示威。最终粉碎了美军登陆图谋,美舰被迫驶离烟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外交史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正如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所说:“美国人在烟台事件上低下了头。”

  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这场军事外交斗争,创造了以军事斗争为后盾,把坚定的原则性和斗争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光辉范例。应当说,当时我军面临的局势和具有的军事实力,是不足以与世界最强大的美军相对垒的,但我们“不战而屈人之兵”,没费一枪一弹利用谈判的形式取得了胜利。这足见我党我军的智慧。也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理。这次胜利在战略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是保证了胶东和山东主力部队的顺利北上—夺取东北、开辟新的解放区,建立巩固新的革命根据地。建国后,参与这一斗争活动的许多烟台军政干部被调到外交部工作。其中仲曦东曾任外交部副部长、部党组书记,宫达非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徐中夫被派驻巴西、智利等南美多国任大使。先后有四任外交部副部长如陈楚、仲曦东、李耀文、宫达非,都是那个时期的胶东籍干部。仲曦东从军队奉调去捷克斯洛伐克任大使时已授少将军衔,说自己不懂外交工作。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对他说:“不对!你搞外交比我早嘛,从烟台就开始了。”

  第三个是“杨禄奎事件”。1947年5月23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烟台办事处的美籍职员史鲁域琪,酒后纵车轧死烟台人力车工人杨禄奎,并企图驾车逃跑,激起烟台人民的极大愤怒,强烈要求严惩凶犯,为死者伸冤。事件发生后,烟台市市长姚仲明立即派员与“联总”驻烟台办事处代表李普尔进行交涉。并于第二天举行双方谈判。谈判中,对方傲慢无礼,出言不逊。竟狂妄地说什么,我们在国统区压死一个老百姓比压死一头驴还便宜。对此,姚仲明市长当即严词驳斥,警告他说:你看清楚了,这里是解放区不是国统区。你说话要放尊重些,你在国统区的那一套在这里可不好用!姚仲明市长说:我在这里严正地告诉你们,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是要为人民作主的!经过反复较量,李普尔理亏词穷。无奈之下,他又搬出了所谓的法律规定,说什么按照法律“被告原则”,史鲁域琪要由他们美方依法处理。他说的这个“被告原则”,就是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头上的那个所谓“法规”。姚仲明市长断然回绝,义正辞严地说道:这里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人民政府,不是国民党统治的国民政府,更不是当年的清政府。你们那些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什么条约、法规,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都统统作废了!在解放区的烟台,人民政府和正义的法庭必须给平民百姓以公道!我们一定要对肇事犯罪者进行审判!在姚仲明市长有理有节强有力的震慑下,加之当日烟台市政府、市职工会致“联总”烟台办事处的抗议书已送达李普尔,他这时已是色厉内荏,没了底气。最后,李普尔只得表示同意我方提出的惩处肇事者、负责遇难者善后及其家属生活费的要求。

  5月26日,为杨禄奎举行了轰动全城的公祭。公祭仪式上,姚仲明市长为杨禄奎致悼词。然后按当地风俗,李普尔夫妇为杨禄奎扶灵送葬,史鲁域琪为杨禄奎披麻戴孝送殡。这一切都有清晰的照片留存至今。6月16日,烟台市成立临时法庭,对史鲁域琪进行公开审判,根据其悔罪态度,判处有期徒刑2年。第二天“联总”代表李普尔在《烟台日报》刊登向烟台人民的“道歉声明”;史鲁域琪在《烟台日报》上刊登“悔罪书”。悔罪的同时,表示感谢解放区人民和政府对他的宽大。“杨禄奎事件”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开创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地方法庭公开审判外国罪犯的先例。此事件震惊中外、影响巨大,因而载入史册。当时亲历公祭和审判的美国合众社记者葛兰恒在报道中写道:“美国人因撞死一个中国苦力而被审判并公开道歉,这在中国许多个世纪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处理“杨禄奎事件”的胜利,对当时我们党赢得民心,解放全中国影响巨大。当时国统区的人就说:这要是发生在咱这里,不要说是个人力车夫,你就是个市长让他美国人轧死了,也甭想有这个待遇啊。建国后,姚仲明市长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和驻多国大使,后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

  2014年11月,烟台市委市政府确定修复利用芝罘俱乐部作“英雄胶东——胶东革命纪念馆”、修复利用孙中山曾下榻的克利顿饭店作“胶东英雄——胶东百年名人馆”时,就是为了宣传上面这些史实和革命先辈们。芝罘俱乐部这座建筑是1865年英国人设计建造,它是列强们入侵奴役这座城市的产物,经历了两个不平等条约在此地签订换约。但历史也是这么公正巧合:就是在这座建筑里,我们赢得了“阻止美军登陆”和“杨禄奎事件”的胜利。所以2015年研究纪念馆展陈大纲时就确定,要重点将烟台被迫开埠、中英《烟台条约》签约、《马关条约》换约这三个屈辱含恨史实,与烟台解放、阻止美军登陆、杨禄奎事件这三个洗刷屈辱、扬眉吐气的史实,进行历史性对照展示、复原展现当年的部分房间场景,真实地呈现“民族从屈辱到复兴,革命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和愿景。让人们在当年的历史建筑中感受那一段段令人震撼难忘的历史。

  (三)烟台既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城;烟台既是革命老区,又是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先进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烟台,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独树一帜!

  作为胶东历史文化龙头城市和胶东革命文化中心城市的烟台,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国至今,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获此殊荣的仅有93个,但其中是革命老区和解放区的却屈指可数,烟台则是其中共产党解放最早的城市、是全国最早的解放区。歌里唱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唱的就是这里。烟台是1984年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唯一的革命老区。概言之,烟台既是革命老区,又是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国革命老区中是唯一的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中则是唯一的革命老区。烟台,以其经济发达、社会事业进步的成功城市形象,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独树一帜。

  建国后,烟台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再立新功,成为全国各条战线的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忘传统,积极探索,创新拼搏,再铸辉煌。获得了“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201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926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9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3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8位;开放发展水平在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中居第7位;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59个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经济综合势力在山东省居第2位、地级市排名第1位;多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名列全省第一。烟台在全国革命老区中,是唯一连续四届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唯一连续六连冠的全国平安城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模范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居奖”,几乎每年都举办全国和国际大型经济贸易和文化艺术博览会。曾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这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独领风骚。

  烟台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历程,最具代表性地雄辩证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不但能够砸碎一个旧世界,我们也能够建设一个新世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烟台和胶东近代以来爆发革命、取得胜利的缘由成因

  翻开史册可以看到,烟台和胶东现代革命既是血雨腥风、艰苦卓绝,也是波澜壮阔、胜利辉煌!确实令人震撼,可歌可泣。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和局面?烟台和胶东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这么早参加革命?他们为什么会奋起抗争,敢为人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呢?“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世间一切爱恨情仇皆有缘由。烟台和胶东爆发革命、胶东人之所以踊跃参加革命,他们忠诚担当、勇敢执着、不屈不挠、牺牲奉献,直到夺取胜利,始终走在前列,是有着深刻历史与社会原因的。

  (一)历史上烟台和胶东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它雄踞黄渤两海,东与朝鲜半岛及日本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及东北三省以海相接。烟台更是扼守渤海黄海门户,是锁钥京津和华北的军事要塞。自古这里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先秦时期徐福由此东渡开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上丝路,隋唐时期的登州是遣隋史遣唐史的主要登陆地,宋代登州为海防要塞,至元朝为重要刀鱼寨军港,明洪武三十一年即公元1398年,朝廷在胶东沿海设首批抗倭营卫所,及至清代,第二次鸦片战争,这里成了外国列强入侵京津及南北往来的必经之路。“存在决定意识”。烟台和胶东为什么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这么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很重要的一点,是与其地理存在有关。历史的形成,往往都与地域也就是地理存在及周边环境密切相关。烟台从地理环境和经济区位的角度讲,自然条件优越,有山有海,物产丰富。而且一直是风调雨顺,大的自然灾害少。烟台也是当时南北交通的一个重要枢纽,可说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隋唐以来,南北交通以及漕运主要靠京杭大运河这条水路,靠舟船运输。但到清咸丰年间,即进入19世纪下半叶,京杭大运河随着国运日衰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已逐渐干涸。主要是北方的降雨减少,加之国力财力衰弱导致漕运不能正常疏通。当时还没有公路,更没有铁路,所以南北往来就有了沿海水路。而烟台正好地处大宗物资运输的海运线路上。也正是烟台开埠前后这段时间,1851年到1864年,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在南京建都,并活跃于长江一线,将清王朝拦腰截断,致其南下受阻。几乎与此同时,1853年到1868年,在长江以北的京杭大运河沿线,反清农民武装-捻军,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在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等地广泛起义暴动,也截断了京畿重地至江南的交通线。当时所谓官方与商贸只能走海路。清政府把烟台作为南方各省漕粮的海运要地。一时间烟台成为清廷南下北往和南北商贸物流的一个举足轻重大码头。当时,西方列强来华进京,除俄罗斯外,也主要靠海上航行,烟台也成为他们航线上必经的重要码头。烟台座落在世界上自然条件优异的北纬36度到38度之间的沿海,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2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天宝物华。全世界这样的好地方不多。它不但在军事战略上很重要,而且商业贸易也很繁盛。那时还没有青岛和大连这些城市。随着海运和港口贸易的发展,芝罘湾所在的烟台,经济、文化繁盛,是北方商贸、航运、手工业、渔业兴旺的重要港口和商埠。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列强进入中国攫取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烟台因此引起了外国列强的觊觎。1860年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签订后,先是登州后改烟台被迫开埠。从此开始,烟台和胶东就上演了一幕幕震惊中外、影响巨大的近现代历史活剧,呈现了一个个震撼人心、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二)烟台开埠早,民众觉醒得早;受奴役压迫深重,所以反抗斗争得激烈。

  早在开埠之初,面对列强的入侵,烟台和胶东的民众就愤怒抗议并抵抗斗争过。可随着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却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加倍欺压百姓,胶东民众因而也曾失望麻木徘徊过。但不满与抗争的情绪却一直在胶东大地弥漫着。这里曾出现过迎和"来犯胶东"的反清捻军、与山东德州地区和京津地区的反帝义和团遥相呼应等所谓“大逆不道之事”。甚至,在几乎各县都出现了刼富济贫“吃大户”的“匪闹事件”。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胶东已是江河日下、遍地哀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人苦度时日,难以生存,只好背井离乡闯关东、闯崴子、闯高丽、闯南洋,甚至被掠至美国当华工苦力,走上了不归路。“闯关东”、“磨洋工”这是那个时期胶东人最常听到的两个词语。实际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胶东的一种社会形态,从中可看到当时胶东社会和胶东人是:被逼无奈—“闯关东”,无声对抗—“磨洋工”。此时,发生在胶东的一些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激发起了胶东的反帝反封建抗争热潮。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大事件和一个重要人物。两大事件就是“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和威海卫沦陷《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生效。当时胶东人感到耻辱的是,我们这里从明朝开始可是御敌抗倭的首批营卫所啊,是出过著名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地方啊!曾几何时,在胶东沿海,倭寇被杀得闻风丧胆,不敢再犯胶东,转而窜向浙江福建东南沿海;自从1398年明朝设立抗倭营卫所到如今,正好500年了。可眼下,清政府竟无能到让一个蕞尔小国欺负成这样!他大清王朝不但不思如何雪耻复仇,反倒变本加利地祸害百姓,岂有此理?!于是,反清反帝的情绪蔓延高涨起来。

  这时出现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福山县古现村的王懿荣。他的壮举更是鼓舞激励了胶东民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抗争情绪。王懿荣出生于1845年,他的成长经历正好也是伴随着鸦片战争后的烟台和中国近代历程,他这个村就处于当时的登州(蓬莱)和芝罘(烟台)之间,现在属于烟台开发区的古现办事处。王懿荣1880年中进士,1883年任翰林院编修,1894年升迁侍读并入值南书房。曾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国子监祭酒,时人称其为“太学师”。1899年他首先发现认知甲骨文,并将其时代断为殷商。将中华文字史提前了1700多年,轰动了中外学术界,开启了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世称“甲骨文之父”。他敬仰乡里民族英雄戚继光。1888年主持校订重印了戚继光的《止止堂集》,并郑重作序。在1894年甲午海战前,闻知北洋水师多年未置装备,便借慈禧召其讲解书法之时,冒着杀身之祸,力谏慈禧停建颐和园,增强北洋水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忧心如焚,请求回乡办团练御敌。获准后,当日即赶赴济南会同山东巡抚商酌防务。然后又急赴戚继光故里登州周览形势,组建了一支初具规模的抗日团练。正当他率团准备迎击日寇时,传来了李鸿章同日本政府已签订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消息。他壮志未酬,愤然写下七绝一首:“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归来整旅虾夷散,五夜犹闻匣剑鸣。”随后,他变卖家产,缴还国家饷银,遣散抗日将士。山东巡抚馈以千金,他分文不受。5年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又主动请缨而受命于危难之时,任京师团练大臣,负责保卫京城。大敌当前,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与文武大臣弃城而去。一介四品文官的王懿荣却挺身而出,敢为人先,统领京师团练,抗击八国联军。7月20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他率团练奋勇抵抗。但寡不敌众,兵败城陷,难酬壮志。他誓死不当亡国奴,写下著名绝命词后,携夫人与守寡的儿媳投井殉国。其壮举震动了天下!不仅震惊了国人,连一些外国史学家对其智勇双全的气质和不凡的爱国民族气节,也至为钦佩并作了客观记述。王懿荣的行为与气节,可以说,也是胶东革命精神的重要历史渊源。

  正如马克思所论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面对帝国主义的强权奴役、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面对难以生存的社会状况,迫使烟台和胶东的一些有识之士、有良知的仁人志士和不甘消亡的民众,开始苦苦追寻探索救亡图存、改变命运的活路,他们思考探索、觉醒行动,逐步形成了烟台和胶东连绵不断的抵抗运动和革命斗争。对那个时期的抗争活动与革命斗争,可概括为“三早”现象,这就是:“救亡图存觉醒早,思想觉悟探索早,抗争革命行动早”。首先就是烟台各界民众反对抵抗外国列强设立工部局成立巡捕房建设租界租街。这时,曾参加过甲午战争的萨镇冰、谢葆璋及黄钟瑛(民国第一仼海军部长)等也都来到了烟台。其中谢葆璋1903年成为烟台海军学堂的首任校长。冰心曾回忆她六岁那年,父亲有一天傍晚带她坐在金沟寨东炮台下的海滩上:“父亲摇头感叹地说,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是很好很美的…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将来我们要夺回威海、大连、青岛,非有强大的海军不可。现在大家争的是海上霸权呵!”父亲又给她讲了甲午海战时亲历的惨烈战斗。然后深情地说道:“这些事,都象今天的事情一样,永远挂在我的眼前,这仇不报是不行的!我们受着外来强敌的欺凌,死的人,赔的款,割的地还少吗?但是我们中国多么可怜呵!不振兴起来,就会被人家瓜分了去。可是我们现在难关多得很,上头腐败得…"。由此,我们可看出谢葆璋那一代人的忧国忧民情怀与奋斗志向及政治倾向。也可看出,为什么烟台的学生进步活动最早从烟台海校开始。同时也可明白,为什么烟台海军学校后来会成为共产党在烟台和胶东的红色摇篮。我们都知道,冰心是一个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是一个以抒发爱大海、爱自然、爱孩子、爱生活之情的“爱心”作家,但通过她这段文字,你也可以看到,在她父亲的熏陶下,她幼小的心灵深处,其实还有一个大大的“恨”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毛泽东这个英明论断就是从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中总结出来的。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缩影,烟台和胶东从二十世纪初爆发的轰动全国的革命斗争,诸如曲诗文领导的莱阳抗捐抗税农民起义以及烟台辛亥革命在山东首义,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导火索发源地的青岛学生罢课游行和工人大罢工,都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欺凌下,被逼迫被激发出来的!鲁迅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烟台和胶东是爆发!是不甘屈辱不甘沉沦的暴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反帝反封建抗争暴发!这暴发,构成了烟台和胶东近代史上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由此可看到,烟台和胶东革命是有着深远历史渊源的:近代革命是现代革命的基础底蕴,现代革命是近代革命的延续升华;现代革命是承接近代革命,总结汲取其经验教训,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了胜利。概括地说,胶东近代革命与现代革命是“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不承认这一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是烟台和胶东现代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烟台和胶东革命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充分证明,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国革命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前面讲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也就是从1840年到1919年这阶段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之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们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烟台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集中了各种组织各种形式,既有学生运动又有社会各界抗议活动,既有农民起义也有工人罢工,还有资产阶级革命等等。他们反帝反封建的激情斗志不可谓不高,斗争的规模和声势也不可谓不大。但最终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根本性的胜利,甚至可以说大多都失败了。惟其珍贵的是为共产党在烟台的诞生发展壮大奠定了历史与社会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汲取的经验与教训。烟台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概括地说,就是领导者以及参与者的历史与阶级局限性所致。

  那么,共产党领导的烟台和胶东现代革命,其历史与社会背景及成因是什么呢?那就是:黑暗的社会制度、白色的政治恐怖,激发了红色的烟台革命!烟台和胶东的红色革命,是在黑暗的社会制度、白色的政治恐怖下,经过苦难曲折的历程,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走向胜利辉煌的。我们通常说的胶东红色革命、红色胶东、红色文化的“红色”,是指胶东这片热土,党的革命历程、丰功伟绩、胜利旗帜,都是用革命英烈的鲜血染红的。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胶东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忠诚担当、勇敢执着、不屈不挠、牺牲奉献,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胶东革命的胜利辉煌。在胶东:共产党人是“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是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民众、唤醒民众,赢得民心、凝聚民心”,是“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这方面主要讲一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烟台和胶东现代革命取得胜利的几个原因,实际上与特质特征和特点特色是一体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还是提供一些史实和事例。

  一是,党中央、山东省委的重视和直接领导指挥,是烟台和胶东红色革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直到胜利的关键。烟台和胶东一直倍受中共中央重视关心,并得到了及时指导和直接指挥,使得烟台和胶东革命能够步步深入,不断发展,因而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当年秋天党中央就派邓中夏和王荷波来到烟台开展党团活动。直到1925年,烟台党组织负责人郭寿生在离开烟台之前,都是直接向陈独秀和党中央报告烟台情况,得到了及时有力的指导。从1928年开始,为继续推动烟台党组织建设和革命斗争发展,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指导下,中共中央和顺直省委、山东省委先后将刘锡九、曾希圣、彭雪枫、李楚离、柳直荀、胡允恭等一批重要干部派往烟台军阀刘珍年军队,秘密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力量。在烟台建立了中共地方、军事、警察三个特别支部。组织开展了兵运、工运和农运活动,扩大了党的影响。后又陆续派张静源、理琪、吕志恒、林一山、宋澄、于克恭、孙端夫等一批干部到胶东,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斗争方向及斗争方式方法。抗战爆发后又不断派来王文、高锦纯、王彬、吴克华、林浩、贾若瑜、许世友、聂凤智等一批党政军优秀领导干部。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黎玉,曾在1939年11月亲临胶东两个月,在斗争一线研究谋划胶东对敌斗争战略战术,进行具体指导指挥。之后到建国前,黎玉按照党中央和山东分局要求,一直负责对胶东党政军进行重点领导指挥。党中央和山东省委的重视和直接指挥,使胶东的革命斗争形势焕然一新,不断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前边讲过的“烟台解放”“阻止美军登陆”都是按照延安党中央的部署和指挥取得胜利的。后来著名的:运兵东北、东江纵队北撤烟台、胶东保卫战、胶东部队挺进东北和南下解放全中国、邓兆祥率“重庆号”起义到烟台、1949年4月23日林遵率舰队起义配合百万雄师过大江,以及全国著名民主人士到烟台解放区考察-"知北游”等重大事件,都是党中央直接部署指挥的。

  二是,抓住抗战历史时机,顺应民众心愿,打击了日寇,壮大了队伍。我们常讲“不屈不挠”这个词,许多地方讲其革命精神时也都用它。实际上这个词有其深刻含义,比如这个“屈”字,你是一人一家之屈、一村一地之屈,还是国家与民族之屈?这两个层次的“屈”,往往激发出的斗志及力量是不一样的,斗争的号召力与战斗力也不一样。如果这两“屈”相加,即家仇国恨于一身,那就更不一样了。烟台和胶东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点。而且胶东这里还比全国其他地方又加了一层,那就是“甲午海战之仇、马关条约之恨”,这叫什么,这叫“家仇国恨”加“新仇旧恨”。英雄的胶东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抓住了一次全民族抗战报仇雪恨的历史机遇!所以,这是胶东抗日为什么如此激烈,为什么胶东会成为全国闻名的“三最”革命根据地,为什么烟台会成为共产党八路军在全国解放最早的城市之一的深层次历史与社会原因。自从“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生效后,包括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把青岛划给日本,这都是胶东人民心头的屈辱与痛恨!所以,共产党领导的天福山起义,民众是一呼百应。特别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亲自指挥的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振奋了胶东人民抗战的信心,随后胶东地区相继发生了掖县玉皇顶起义和莱阳花园头战斗、平度大青阳战斗等一系列抗日胜利之战。在共产党领导下,接连攻克收复了福山、掖县、黄县、蓬莱等县城,迅速在胶东建立起了闻名全国的:民主政权最稳固、经济实力最雄厚、革命文化最活跃的“三最”革命根据地。

  “民主政权最稳固”是指:1938年3月8日,郑耀南、张加洛在组织发动掖县玉皇顶起义后,立即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乃至华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掖县抗日民主政府;1938年8月15日,在掖县、黄县、蓬莱三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基础上,胶东特委在黄县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专区级抗日政权—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1年2月6日,成立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1942年7月7日,在栖霞成立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随后,在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领导下,又相继建立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4个区专署;在已被解放的地区建立了县、区、乡和村政权体系。当时,胶东抗日根据地是山东省建立最早、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形势最稳定的根据地。胶东军民以此为依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经济实力最雄厚”是指:1938年春,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掖县创办北海银行,后逐步发展成为遍及山东各抗日根据地的地方银行。北海银行在开展对敌经济斗争、发展生产、保证供应、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后来成为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的三大基础行之一(北海银行、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这属于“软通货”。“硬通货”方面,胶东是我国黄金的主要产区。抗战期间,胶东军民为保卫黄金资源同日寇展开了英勇斗争。从抗日战争直到解放战争时期,胶东根据地将秘密冶炼和购买的黄金送到山东分局、北方局和延安党中央共13万余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独特贡献。与此同时,胶东区根据党中央和山东省委指示,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推行互助合作社和军属代耕制、进行社会统战工作等,施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的政策措施,激发了全社会的抗战热情,推动了生产、保障了供给。抗战期间,胶东经济发展快,支撑力强,对全省抗战贡献大。据中共山东分局财委会1944年4月《关于生产节约的指示》要求,全省各区1944年上半年上解财政收入指标是:鲁南100万元、鲁中200万元、渤海500万元、滨海750万元、胶东2000万元。从当时山东根据地经济工作负责人薛暮桥的讲话中看到,1944年胶东将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上解。1945年1月,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的《财政组总结报告》这样评价胶东:抗战以来全省粮食收入,胶东占39.14%,而财政支出仅占全省的23.96%。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在这次会议上讲到全省根据地两年来的工农业生产成绩时,用了一半的篇幅点评表扬胶东。到1945年,胶东互助合作社发展到2616个,社员96万人,股金4400万元,分别占山东抗日根据地的53.1%、66.7%、63.7%;公营工厂60个,占全省69%,资金2190万元,占全省的50.8%。胶东经济实力之强、贡献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胶东当时还有闻名遐迩的兵工生产,他们边战斗、边生产,发展成为具有系统化生产能力的5个兵工厂,为军事胜利提供了强大装备保障。

  “革命文化最活跃”是指:充分利用文化教育这个发动群众、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开展了有声有色、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活动,在全国革命根据地享有盛名。这方面在后边再专题说一下。

  关于胶东革命,为什说是抗战期间发展壮大起来的呢?如果仔细查看胶东革命历史进程、细心分析胶东革命队伍发展壮大的原因会发现,没有抗战这八年,我们胶东不会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强,也不会解放得这么早。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抗战这个历史时机成就了胶东革命、是抗日战争铸就了胶东革命精神!如果没有全民族抗战、没有党中央和山东省委的直接指导指挥,仅凭我们胶东当初一千多名党员难以建立起闻名全国的“三最”革命根据地。所以,这里和山东和延安和我们党一样,是抓住了全民族抗战这个重要历史时机。我们一直讲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历史与阶级局限性所致,对于阶级局限性大家好理解,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怎么就不“历史局限”了呢?是在哪里冲出历史局限、抓住历史机遇,使自己的命运出现转机呢?看,就在这里!抗日战争期间,胶东地区党组织和革命力量不断增强,抗日怒潮势不可挡!1937年抗战前,全区只有党员1800多人,到抗战结束时已发展到6.3万多人,增长了30倍;民兵与自卫团数量从无到有,达到了102万多人;八路军子弟兵发展到近3万人。抗日烈火在胶东大地熊熊燃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抗战期间,胶东八路军部队对日伪军作战7590余次,攻克日伪军据点425处,毙伤俘日伪军13.4万多人,占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歼灭日伪军总数的25%。烟台市和胶东,成为全国抗战胜利后共产党最早的解放区。

  三是,共产党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践行宗旨,赢得了民心。“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烟台和胶东的红色革命,在黑暗的社会制度、白色的政治恐怖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劳苦大众脱去苦难,共产党人出生入死,前仆后继。面对死亡,他们义无反顾,慷慨凛然。他们的行动感天动地,赢得了民心。

  1928年5月26日,胶东第一个县委的创建者莱阳县委书记李伯颜牺牲了。他是1926年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时入党。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于1927年12月回到家乡,12月26日主持成立了胶东第一个中共农村支部—莱阳县前保驾山村党支部(现属莱西)。1928年3月组织建立胶东第一个县委—莱阳县委,任书记兼组织委员,组织领导抗粮军攻打了莱阳城。牺牲时年仅23岁。第一任中共烟台市委书记许端云,1931年2月不幸被捕后,大义凛然,慷慨赴死。1931年8月19日被杀害于济南时才26岁。许端云曾在1929年创办了烟台第一张党的报纸-《胶东日报》。他牺牲后,报纸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了。《胶东日报》可说是今天《烟台日报》的源头发端。1938年2月13日,胶东特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以下简称"三军")司令员理琪,在打响胶东抗日第一枪的雷神庙战斗中壮烈牺牲了。理琪1925年入党。1936年春来到胶东,主持成立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并任书记。1936年12月,因叛徒出卖在烟台被捕押往济南,在狱中受尽酷刑折磨。敌人让他写投降书,理琪冷笑着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铁躯铁棂披铁索,铁棂铁索奈我何?铁骨铮铮铁索断,铁鹰展翅铁窗破。铁人铁肩负道义,铁臂挥刀斩恶魔。铁流汇成铁长城,铁血装点锦山河"。1937年11月理琪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2月15日奉山东省委指示他再次来到胶东,组织领导了天福山起义,攻克收复了牟平县城。率领"三军"一大队和特务队部分指战员,打响了牟平雷神庙"抗日第一枪",在敌众我寡和劣势装备的情况下,仍然毙伤敌寇50余人,用牺牲赢得了战斗胜利。1940年3月14日,胶东八路军五支队招莱边区指挥部政治特派员李佐民在招远的战场上英勇牺牲。他文武双全,风华正茂,是读过高等师范、当过小学校长的文化人,在部队在地方很有影响力,曾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李先生”。他牺牲时,战士们异常悲愤,高喊着为他报仇,杀向敌人,夺取了战斗的胜利。李佐民1932年以优异成绩从莱阳李格庄(现属莱西)考入济南山东第一师范,曾是学生运动领导者。他1934年入党,1937年响应党的号召,脱去长衫,投笔从戎。牺牲时还不满28岁。胶东第一任东海特委书记、东海军分区司令员于克恭1940年4月15日在文登的一次战斗中也壮烈牺牲了。他1932年入党。天福山起义后,任胶东特委委员、民运部长。他是个传奇式的英雄,在胶东地区影响很大。1934年任牟平县委书记时曾被捕入狱,三年多时间里被从烟台押送济南又转押到湖北武昌,受尽严刑拷打,但始终不低头不屈服。他很著名和让人难忘的一个场景是:面对残酷的火刑燎烤,他长啸道:“你们的星星之火可以燎人,共产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当局迫于压力,同意释放政治犯。于克恭出狱后奔赴延安,经张闻天介绍,到山西八路军总部工作。后被派回胶东,与理琪、林一山、宋澄等一起组织发动了天福山起义。他牺牲时也只有33岁。宋澄,天福山起义后,是“三军”第一大队政委,与理琪一起参加了雷神庙战斗,当时虽然左胸中弹,但在理琪牺牲后,仍然坚持指挥战斗到最后打退日寇。1939年9月仼改编组建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政委。宋澄1931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加入共产党,后被中共北方局派回家乡做地下工作,秘密发展党员,领导建立了文登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1932年春,受组织派遣,到北平门头沟煤矿开展工人运动,组织领导开展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1933年5月,共青团山东省委遭到破坏,中共北方局委派宋澄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7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继续设法坚持斗争。“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宋澄获释。出狱后与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取得联系,接受了回胶东发动武装起义的任务。1941年底,宋澄积劳成疾,伤病复发,病逝于鲁南革命根据地,年仅31岁。还有王文,是第一任胶东区委书记、第一任山东省第三军区政委、第一任胶东区行政主仼公署主任。他1938年春受中共中央委派,从陕甘宁边区的中共米脂中心县委书记仼上来到胶东。那正是胶东革命最艰难的时期,在他的领导下,胶东党政军各方面打破困难局面,迅速发展,建立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他长期进行着异乎寻常的工作战斗,夜以继日,沤心沥血,积劳成疾,不幸于1943年11月16日病逝,时年32岁。他和宋澄其实都是为了革命事业,躹躬尽瘁、熬尽心血累死的。

  在那个艰难峥嵘的岁月里,从1933年10月到1938年2月不到5年时间里,连续三任胶东特委书记张静源、张连珠、理琪同志相继壮烈牺牲了,牺牲时三人分别是32岁、31岁、30岁。这些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身先士卒,不惜生命。他们的死极大地震撼着胶东百姓,使人们对共产党由衷敬佩、心向往之。在抗战期间,共产党八路军与老百姓建立了生死相依,鱼水不分的关系。如“马石山十八勇士”“马石山十勇士”为代表的八路军英勇牺牲救群众的事迹传遍胶东大地,让人民群众肃然起敬。胶东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坚实,根据地形成了坚固的铜墙铁壁。“马石山十勇士”是中国抗战期间五大著名英雄群体之一。他们舍生救群众的英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正是从他们身上,胶东人民看到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子弟兵的崇高伟大,甘愿把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儿女托付给他们,义无反顾听党话,倾心相随跟党走!胶东籍著名作家峻青,依据自己的见闻写成了散文《马石山上》,解放后被收录进小学课本。200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影片《马石山十勇士》。2014年9月,“马石山十勇士”和“狼牙山五壮士”等一道,入选国家民政部公布的全国第一批5个著名抗日英雄群体名录。

  1945年春,胶东区委、行署和胶东军区,在栖霞英灵山建立了胶东抗日烈士陵园,这里安葬了20850名烈士的英灵。是全国最早建设、规模最大、安葬抗日烈士最多的革命陵园。当胶东特委书记、“三军”司令员理琪烈士的灵柩从昆嵛山下崔家口村迁往英灵山时,沿途数万群众含泪相送,百余里的山路,人们抬着灵柩,换肩换人,硬是没让灵柩落过地。此时理琪同志已经牺牲整整7年了。人们如此深情,这既体现了胶东人民对理琪同志的热爱,也体现了胶东人民对共产党八路军的拥戴。

  1946年春天,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政府在烟台山上建立了一座雄伟的抗日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的挽词“你们是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直到今天,这挽词使每一个看到它的共产党员都为之一震。是啊,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以来,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要扪心自问:我们来自哪里?我们要依靠谁?我们为了谁?即"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总书记这“三问”与这座纪念碑上的挽词,可谓高度契合!他再一次印证了我们党的宗旨一以贯之,代代相传,始终不变!现在看,这既是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一座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纪念碑,也是一座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历史丰碑!共产党八路军为了人民的利益流血牺牲,义无反顾,在所不惜,人民群众也就感恩戴德,真心拥护,紧跟相随。所以在解放战争中,胶东先后有民工280万人次推着小车抬着担架,跟随解放军南征北战上前线,组成了全国最早最大的支前大军。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展有莱阳支前民工唐和恩用过的一根小竹杆: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唐和恩带领小车队,从他的家乡莱阳出发,随军转战,跑遍了整个战场。每到一地他就把途经的地名刻在这根随身携带的小竹竿上,共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城镇的名称。行程达数千公里。淮海战役胜利后,他荣立特等功,被授予“华东支前英雄”称号;他带领的运输队被评为“华东支前模范队”。电影《车轮滚滚》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唐和恩。

  四是,坚持把武装斗争放在第一位,用军队武装和地方武装打击敌人、保卫人民群众和胜利果实,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对敌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军事武装。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叫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胶东党组织历来十分重视武装斗争,从胶东特委开始就将其放在第一位。胶东党组织最早策划组织抗粮军武装暴动,並攻打了县城的,是1928年胶东第一个县委的莱阳县委书记李伯颜。可惜他壮志未酬就牺牲了。接下来是1935年11月,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在牟平昆嵛山岳姑殿,策划并组织了胶东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暴动。1935年11月29日,在牟平、海阳、文登、荣成等县,中共胶东特委发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暴动,由于当天是农历十一月初四,故称“一一·四暴动”。暴动队伍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这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领导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斗争。暴动终因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而失败。张连珠在组织暴动队伍突围时不幸被捕,于12月18日英勇就义。暴动失败后,于得水、王亮等率领暴动幸存人员,转入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昆嵛山深山区,成立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这是当时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及山东省内仅存的红军队伍。这支队伍在两年后成为天福山起义的主力骨干。天福山起义是在1937年12月24日,当时举的旗帜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三军”)。这支队伍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亲任司令员。"三军"于1938年2月13日收复牟平县城,进行了“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紧接着,1938年3月8日,郑耀南与张加洛等在掖县领导发动了玉皇顶起义,起义队伍番号“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三支队")。由此可看到,胶东武装部队的源头是昆嵛山,是在昆嵛山孕育诞生,是早在土地革命的红军时期就诞生了。

  经过天福山起义、玉皇顶起义后,1938年9月18日在掖县沙河,由天福山起义的“三军"与掖县玉皇顶起义的“三支队”合并,改编组建成立了胶东第一支加入八路军序列的正规军事武装—“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12月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简称"五支队”)。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由五支队到五旅,由五旅到胶东军区,由胶东军区到五师、六师和警备四旅、五旅,再发展到山东军区胶东纵队、渡海北上的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十三纵队。

  从1945年秋到1949年春,胶东共有过五次大规模参军运动。先后有40多万英雄的胶东儿女参军上战场。各县都涌现出一批"一门三英雄"、"一门四英雄""一门五英雄"、"参军状元村"等大参军的模范家庭和村庄。1947年2月,莱东县赤山区(今属莱阳)800多名青壮年报名参军,有458名青年被批准入伍,组成一个营加入了第九纵队,被命名为"赤山营"。胶东子弟兵由华野九纵队、十三纵队、胶东纵队、东野四纵队,发展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27军、31军、32军、41军四个军。这四个军在保卫胶东,解放胶东,挺进东北,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战上海,解放浙江、福建、两广等重大战役中显示了威武神勇。胶东部队涌现出了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潍县英雄团和任常伦连、先遣渡江英雄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一批在全军赫赫有名的英雄模范团体。他们南征北战,奋勇当先,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参加了解放战争囯共大决战、埋葬蒋家王朝的所有重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是: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仼弼时等党中央主要领导,在北平(京)西苑机场,检阅了担负接管警备北平任务的41军组成的受阅部队。检阅中,毛泽东发现了随风飘扬的"塔山英雄团"战旗,感慨地说了一声:"这就是锦州战役作战的那个部队啊!"车慢慢地停下,陪同检阅的刘亚楼介绍了这支部队和这面战旗的由来,毛泽东凝视眼前这面血染的战旗和战旗下伫立着的英雄部队,举起手臂向战旗和英勇的战士们深情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时,刘亚楼看见毛泽东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珠。我们还惊奇地看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1842年屈辱的《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被迫开埠的五座城市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大都是胶东部队参与解放的;外国人曾在这些城市把持的海关,都是烟台海关干部参与接管的。烟台海关系统建国前后共有130多名干部南下北上接管进驻全国各大海关。这也是烟台海关被称为全国"人民海关干部摇篮"的由来。

  在2013年冬建立胶东革命史陈列馆时,我们作过一个调查统计:战争年代,胶东有名有姓的烈士有7.6万人。在2009年中央有关部委组织评选出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有10位是胶东籍或在胶东战斗工作生活过。由野战军发展成为集团军的27集团军、31集团军、41集团军尚在建制,占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18个集团军的六分之一。三个集团军分别驻守在祖国南大门(南部战区41集团军)、台海前哨(东部战区31集团军)和原北京军区(中部战区27集团军)。在三个集团军军部大院里可以看到“昆嵛山路”、“天福山路”和“胶东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军中有28位是胶东籍;共和国上将中有16位是胶东籍,其中2位曾任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国防部长)、2位空军司令、2位海军政委、2位军委纪委书记等。战争年代,一个地区能有这么多的人参军上前线、能成建制地产生这么多的部队、有这么多的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捐躯牺牲,在全国罕见!在武装斗争中,胶东还有著名的准军事化地方武装—“胶东子弟兵团”、享誉华东乃至各大战区的胶东兵工、使日寇闻风丧胆的“地雷战”等。胶东部队南征北战,在大江南北及沿海所有大城市都留下了战斗足迹。直到今天,胶东人和山东人在全国各地的口碑好,这与他们当年所到之处英勇奋斗的形象、与人们对胶东部队英雄们和胶东南下干部难忘的好印象是分不开的。

  五是,把革命文化作为提振精神、发动群众、对敌斗争的重要武器,始终抓住不放,使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有力作用。“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枪杆子笔杆子,革命胜利靠得是这两杆子!”中共胶东区委和胶东军区高度重视革命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把它作为联系群众建立铜墙铁壁革命根据地的有效手段、对敌斗争的重要武器。胶东革命文化有几个很突出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地方上从特委、区委、县委,部队上从支队、团、营,几乎所有干部都有文化,不少还是大学生和中学生。如胶东著名“四大才子”:谷牧、李耀文、王一平、曹漫之就是突出代表。

  第二个特点是,革命队伍中集聚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在发动群众和对敌斗争中,利用办刊、办报、演出等各种形式,在宣传党的抗战主张,鼓舞人民抗日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8月胶东特委创立了山东最早的党报《大众报》,坚持出版了12年之久;1938年9月胶东特委就成立了胶东文化界救国协会(胶东文协)。胶东文协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较早、活动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党领导下的文化界团体,先后创办了大众剧团、鲁迅剧团、胶东鲁艺、胜利剧团、京剧团等文化团体。他们利用文学、戏剧、歌舞、曲艺、歌曲等艺术形式,开展了宣传教育和对敌斗争活动。搞得有声色,影响巨大。在抗战期间,全国各大革命根据地,能自编上演大型历史京剧的只有延安和胶东。延安平(京)剧团是改编上演了传统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胶东文协领导的京剧团上演的是自己新编历史京剧《木兰从军》、《闯王进京》。胶东革命文化艺术从抗战初期兴起,迅速发展扩大,在山东乃至全国根据地和解放区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说深远是因为这个影响延续到建国后直到今天。举几个例子:比如在京剧界,大型新编历史京剧和现代革命京剧的兴起与发展,特别是改革京剧表演程式、用京剧这个传统表演形式演现代戏和现代人,特别是演工农兵,这都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最早在胶东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现的。建国后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全国京剧表演团体的组建管理到表演程式改革,从传统京剧的改编到现代京剧的创作,从六十年代初现代革命京剧创作兴起到七十年代"样板戏"达到高潮,都是两个当年胶东文协的人牵头组织的。一个是马少波、一个是马少波1947年的部属于会咏。马少波,莱州人,胶东文协的负责人,曾仼八路军胶东五旅司令部秘书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一边战斗工作一边编剧写作。他亲自创作并编导上演了大型新编历史京剧《木兰从军》、《闯王进京》和《太平天国》等。1944年,是农历甲申年,这一年在全国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一篇文章一台戏:文章是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戏是马少波编导上演的大型历史京剧《闯王进京》。他能文能武,多次受到许世友司令员和林浩政委的表扬。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一张许世友冒雪观看《闯王进京》的照片。渡江战役前,陈毅司令员专门调胶东胜利剧团为将要打过长江占领南京、解放上海的部队演出京剧《闯王进京》。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著名诗人、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者贺敬之曾赋诗称赞马少波:“身历烽火路,笔开艺苑春。关田两汉后,今马又一人”。建国后马少波历任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京剧团团长、国家文化部党组成员、中国戏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中国京剧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等职。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于会咏的情况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就不说了。不过现代京剧唱腔的改革设计及采用西洋乐器伴奏、加入交响乐是他搞的,现代革命京剧《智取威虎山》、《杜鹃山》以及《海港》、《龙江颂》等,都是于会咏的作曲,其代表作、最经典的是《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那一场的音乐和唱腔。说到京剧《智取威虎山》,它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小说作者是挺进东北的胶东部队龙口人曲波、剧中主人公杨子荣是牟平人、作曲于会咏也是牟平人(现属乳山)。一部戏能说明许多情况。毛泽东主席曾在1965年专门看过这部戏。终场后,他高兴地与演职人员合影。毛主席在夸奖大家后,兴致勃勃地说,我绐你们的唱词改个字:把“迎来春天换人间”改成“迎来春色换人间”!从胶东走出去、闻名全国的文化人"三波”是:马少波、曲波和延安秧歌剧《兄妹开荒》作者安波。安波,也是牟平人,建国后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另外,原北京画院大师级画家崔子范,是1948年胶东南海区专署专员;主编《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著名学者、上海市首任出版局局长罗竹风,是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平度县县长和八路军胶东五支队宣传部长;建国初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常溪萍是1949年胶东区委秘书长、胶东西海区专署专员。还有著名画家王式廓、周韶华、孙滋溪等,著名作家杨朔、慕湘、虞棘、海默、冯德英、峻青等一批文化名人,都是从胶东走出去的。现在到烟台山上的胶东革命史陈列馆和克利顿饭店的胶东百年名人馆,在“文化翘楚”单元,可以看到包括上述人员在内的30多名全国著名、出自胶东的文化名人详细介绍。到1945年6月,胶东全区共有文协会员23000多人,抗日救国会员26000多人,民间艺人抗日救国会员3700多人。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抗战文化大军。

  这方面第三个特点是,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这项工作从抗战时期兴起,在解放战争时期不断发展,到建国前夕,胶东已形成了党政军民学全方位的干部教育体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胶东支校,培养了5000多名革命干部。胶东籍28名开国将军中有10人来自这里。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就是其中优秀的学员代表。还有胶东区委党校、胶东公学等都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优秀学员,对胶东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革命文化第四个特点是,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办夜校、冬学、识字班、“小先生”等多种形式,帮助群众学文化、学唱革命歌曲,提高思想觉悟,振奋革命精神。这些活动对发动群众抗日救国、参加革命队伍、巩固根据地建设、参军上前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争年代,活跃的革命文化是我们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保卫胶东、打击敌人,夺取胜利的重要武器,其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

  六是,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是胶东革命取得胜利走向辉煌的根本原因。中共胶东区委按照党中央、山东省委指示要求,始终注重加强党组织建设,在火热的战争中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在胶东建立起了一支觉悟高、数量大、战斗力强的革命先锋队。抗日战争胜利后,胶东党员数量同抗战初期相比增长30倍。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前,胶东区党员数量又增长5倍。在1945年抗战胜利时发展党员63064人,占山东抗日根据地党员总数的31.5%,占全国党员总数的5.38%。到1949年9月达到324233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7.23%;与胶东人口比例为2.87%,而当时这个比例山东为1.66%,全国为0.8%。胶东党员这个占比数字在全国是最高的地区之一。也就是说,那时候胶东每100个人中,差不多就有3名共产党员。在那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胶东党员干部"挺起胸膛勇为群众挡风遮雨,扑下身子甘为百姓拼命出力!"因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由衷的信赖拥戴和坚决支持。坚强的党组织和32万多名共产党员使胶东的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当时,苟延残喘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其报纸上无奈地哀叹道:“胶东已被赤化,遍地都是共党”。其实,它这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和绝望。更令它意想不到的是,何止是“胶东遍地都是共党”,后来随着胶东四个军的部队南征北战、7250多名干部南下北上解放全中国:北到黑龙江,南到两广云贵川,东自沿海各省,西至新疆和西藏,全国各地都有胶东的党员干部,胶东党员干部已是天南地北遍天下!

  三、烟台百年历程的历史启示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语重心长的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回顾历史,回顾历史的目的是什么。他要求我们通过回顾历史,从中得到启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党从成立那天起的理想信念与宗旨誓言;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传统、不忘党的苦难辉煌革命史与革命精神。今天的中国,正行走在胜利登顶前的陡峭山路上,如果每一名党员都能够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初心,讲政治、讲规矩、讲担当,承担起光荣使命,那我们党将永葆生机,我们这支队伍必将战无不胜。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来回顾烟台百年历程,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愈加清晰。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同样的山海区位,同样的烟台与胶东,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从屈辱到复兴、从苦难到辉煌。烟台百年革命、建设、改革历程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象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做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历史还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对此,我们要铭记在心,矢志不渝,坚定不移。

  (二)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增强政治定力。

  烟台和胶东革命先辈们在战争年代表现出的精神,就是“忠诚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关键就在于他们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就在于他们对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烟台和胶东先后牺牲的英烈们,如中共烟台市委书记许端云、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中共东海特委书记于克恭,三人都曾在国民党的监狱中受尽酷刑,面对非人的折磨与死亡,他们大义凛然,毫不畏惧!展现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坚贞执着的精神追求。正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事实充分证明,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基、力量之源。只有用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才能不畏艰险,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之“钙”,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守护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三)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朝历代,民众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源需涵养,民众需救济。否则,樯倾楫摧,舟覆水去!烟台近现代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烟台和胶东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71年前镌刻在烟台山抗日烈士纪念碑上的那句话所呈现的:“你们是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同时,我们还要记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一切为了人民”就是我们的初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所在,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支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把为人民群众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四)勇于担当,奋勇争先,苦干实干,增强党的号召力、战斗力、执行力。

  从烟台和胶东革命历程中我们看到,胜利与辉煌是先辈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伟大的事业,始于理想,成于实干。红色政权是革命先辈们经过浴血奋战,一枪一弹、一城一池打下来的。前面列举的胶东特委前三任书记都身先士卒、壮烈牺牲了。令人震惊的是:胶东的第一任县委书记、第一任市委书记、第一任特委书记、第一任“三军”司令员、第一任东海特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都冲锋在前、奋不顾身,英勇地牺牲了。是他们和一大批革命先烈的牺牲激发了胶东军民的革命热情、推动了胶东革命形势的发展、奠定了胶东革命胜利的基础。同时我们还看到,胶东抗战初期的领导人王文、宋澄、郑耀南三位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沤心沥血,躹躬尽瘁,一息尚存仍然坚持并惦记着战斗和工作。还有胶东早期革命领导人林一山的感人事迹:抗战初期他曾与理琪等一起组织发动天福山起义、参加雷神庙战斗;后来仼青岛市委书记、辽宁省委副书记、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秘书长等。他立志“不做大官做大事”,服从组织安排,脱下戎装致力于长江治理和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苦干实干,迅速成为专家型领导,一心扑在长江水利事业上、一干就是40年,曾被毛主席称为“长江王”。今天,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需要我们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切记“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带头,真抓实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和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以实际行动增强党的号召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五)敢为人先,善于创新,崇尚文化,解放思想,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烟台和胶东革命有一个突出特点是敢为人先、奋勇当先。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动脑筋,研究对敌斗争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式方法,在民主政权建设、增强军事与经济实力、文化教育宣传,以及社会统战等方面都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叫响了闻名全国的“三最”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明朗的天”。在当今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要发扬革命传统,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开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成功城市。

  (六)立党为公,廉洁自律,增強党性,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战争年代,烟台和胶东革命先辈们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党性原则强、群众感情深,他们吃苦在先、冲锋在前,时时处处做表率当榜样,赢得了群众的敬佩信赖和大力支持。在干部以身作则的影响带领下,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党组织严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好、作风过硬、有战斗力。所以胶东南下北上干部计有7250多名,是全国输出干部最多的地区之一;他们发扬胶东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了党员干部的优秀形象,为我们胶东人和山东人在全国各地赢得了传诵至今的好口碑。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毛泽东主席早在战争年代就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今天,改革发展同样需要铁的纪律,需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党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纪律性。党员干部要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要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要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真正做到想事、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不断地纠正"四风"、反腐倡廉,把"两学一做"常态化,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经不起考验,说到底,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忘记了过去”,忘记了继承革命传统、保持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本色,在“三观”这个总开关上出了问题。所以必须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每个党员和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切实增强党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作者烟台市文广新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