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 : 山东烟台干部学院 >> 媒体聚焦

抗日英雄于寄吾:一门三英烈 热血铸忠魂

发布日期:2020-04-15 信息来源: 字号:[ ]

  在烟台牟平,流传着一个“一门三英烈”的英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于寄吾、于一心兄弟奋勇杀敌,在一场突围战中英勇牺牲;于一心的长子于凤祥,继承先烈遗志,不到18岁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奔赴抗美援朝最前线,屡立战功,1952年血洒朝鲜战场。两代三人为革命事业血战沙场、屡建奇功,备受世人敬仰,人们称颂于家是“一门三英烈,父子皆英雄”。

  三英烈中的于寄吾,原名于纪武,于寄吾、余己午都是他参加革命后根据谐音用的化名,曾任西海地委书记并先后兼任西海指挥部、西海军分区政治委员。1915年,于寄吾出生在山东牟平县四区上庄镇上庄村(今属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个书香家庭,1930年考入省立烟台八中。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在日本帝国主义进逼下卑躬屈膝、丧权辱国的现实,使于寄吾年轻的心灵深深地受到震撼。学校放假了,几个同学要结伴还乡,却怎么也找不到于寄吾,原来他早已经跑步回家了。同学们很惊奇,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国难当头,我要强身救国。我跑步回家,就是为了锻炼身体,一旦有了机会,我就能以健康的身体为国家出力。”

  怀揣报国之志,1934年,于寄吾考入济南师范学校。济师在20世纪20年代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进步力量很强。于寄吾入学后,由牟平同乡、当时担任支部书记的刘清禄(安波)介绍,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下,于寄吾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他精心阅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并将读书的心得体会,写信告诉威海太平庵小学任教的哥哥于一心。这一对同胞兄弟,志同道合,互相勉励,共同进步。1936年毕业后,于寄吾入济宁“乡村建设研究院”受训,后到黄县(今烟台龙口市)北马乡校任校长,并与上级派来的同志一起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后来乡校解散,于寄吾回到故乡牟平县东关,用租来的房子作活动场所,继续联系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活动。

  1938年3月27日,于寄吾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到达敌后抗日根据地。初在胶东特委战委会工作,1939年夏任胶东区委秘书长,后又兼任政府工作部部长。于寄吾是知识分子,但没有书生气。1940年5月,他带巡视团到掖县检查工作。20多天里,他跋山涉水,深入农村,认真检查党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在与县委交换意见时,他用第一手翔实、丰富的资料,提出中肯的意见,对一些具体问题,能理论联系实际,开诚布公地提出批评。他深入实际的作风和坦率的态度,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1941年3月,于寄吾任西海地委书记并先后兼任西海指挥部、西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对开辟和建设西海大泽山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西海地委建立于1940年,1941年初仍属草创时期,力量薄弱。特别是主力部队东去打牙山后,西海只有少量地方武装,日伪军和顽固派互相勾结,频繁向根据地进攻,八路军回旋余地很小。于寄吾到西海后,倡导出版了党报《西海导报》和党刊《团结》,并亲自为党报、党刊撰写发刊词,一些重要稿件,他也亲自审阅。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根据地之所以不能迅速打开局面,除敌强我弱的客观条件外,工作中的某些失误,主要是群众观念薄弱,是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他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宣传党的政策。在此基础上,由地委、专署出面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检讨,郑重宣布以后绝对不准乱拉夫、乱摊派,并尽量减轻群众负担。于寄吾也在大会上表了态。会后,将大会的主要精神明文公布,请群众监督,很快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1941年秋,西海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痛击了投降派高玉璞,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开辟了掖西根据地,并与清河区连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大泽山根据地,扭转了西海地区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

  1942年秋冬,日军纠集两万余人,由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坐镇烟台指挥,并在投降派赵保原配合下,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敌人实行“铁壁合围”“拉网扫荡”“梳篦清剿”等战术,对大泽山根据地形成层层包围态势,妄图以此消灭抗日军民。大泽山根据地是中共胶东区委和西海地委、南海地委的重要依托地,对胶东和西海地区、南海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为对付敌人的“扫荡”,保存力量,于寄吾采取化整为零、分区坚持、互相配合的方针,率领西海军民多次出击烟潍公路,威胁敌人后方,牵制日军主力。11月中旬,日伪军在东海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后,随即转移兵力,向西海根据地合击。审时度势,西海领导机关决定东进,向主力山东纵队第五旅靠拢。12月21日夜,于寄吾率西海领导机关从满家(今属平度市)出发,经过一夜急行军,22日到达夏甸附近的柳连庄,与敌人遭遇回撤至大泽山余脉萌山地区,却又陷入重围。于寄吾与军分区司令员赵一萍、军分区参谋长胞兄于一心各率一个警卫排,掩护机关人员分头突围。敌机在空中盘旋轰炸,枪炮声震耳欲聋,敌人像蝗虫一样,从四面八方围扑上来……赵萍率领军分区机关突围成功而于寄吾和于一心,未能突出重围。战士们劝于政委躲避一下,他严肃地说:“我是地委书记、军区政委,大敌当前,我的岗位是和同志们在一起,同生死,共战斗!”他身先士卒,率领战士奋起还击,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终因敌众我寡,身负重伤,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壮志未酬,年轻的共产党员英勇地倒下了,但人民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为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胶东英雄于寄吾赫然在册。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不朽篇章,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紫光阁》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