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 :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本地动态 > 基层党建

探索拓宽区域化融合治理新路径

发布日期:21-06-02 19:04 信息来源: 字号:[ ]
  近年来,福山区秉持“党建引领、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聚焦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以改革的思路抓攻坚突破,以创新的举措抓整体提升,在夯基础、优机制、强治理上下功夫,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探索出一条“区域化融合式”社区治理新路径。
 
 
夯基提标要素保障“强起来”
 
  社工队伍强保障。按照社区与社区专职工作者“双向互选”原则,招考专职社区工作人员365名,平均每个社区达到9人以上。把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干部教育主体班次培训规划,实行分级分类培训,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须参加入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区级每年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干部培训班,确保所有社区工作者每年轮训一遍;街道每季度至少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一次集中培训;社区每月至少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一次集中培训,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精准点名调训,坚持“用什么教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每年赴深圳、上海、杭州等先进地区举办示范培训班,开阔眼界、提升素质。评选挂牌命名2处优秀社区书记工作室,组织全区38名社区书记跟班轮训,推动互学互助、共同提高。实施“小巷总理”后备干部锻造工程,公开考选10名优秀毕业生、5名专职党务工作者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提前培养造就一支年轻优秀、有发展潜力、能够担当重任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每年至少拿出2个名额定向从优秀社区书记中考选事业编,打通职业发展渠道,激发干事激情。
 
 
  资金经费强投入。按照每千户每年不低于2万元、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30万元的标准,落实城市社区工作和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注重把各部门关于社区的政策、资金、项目整合统筹使用,多渠道解决社区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出台《福山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实施办法(试行)》,落实社区工作者“3岗18级”职业发展体系,区财政每年安排2100万元用于保障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设立全科社工职业津贴,对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社工证)的社区工作者,分等次给予相应的职业津贴,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按照高级社会工作师600元/月、社会工作师300元/月、助理社会工作师100元/月的标准对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的全科社工发放补贴,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累计为34名考取社工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补贴30余万元。
 
  阵地建设强支撑。按照“位置便利、面积适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标准,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群服务平台,批设成立全市首家副科级党群服务中心,配备6名工作人员,实体化负责运营管理、活动组织,推动功能设置、标识牌匾等“六统一”,打造多方联动、功能互补的“10分钟党群服务圈”。实施社区用房与住宅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新规划小区全部按照不低于1000平米预留办公用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平均800平米以上,实现功能设置、服务流程、日常运行、绩效考评“四规范”。发挥社区综合党委统筹整合功能,进一步向下延伸治理触角,充分挖掘居民活动用房、物业用房、社区办公用房等小区各类空间资源,统筹规划打造集学习交流、便民服务、协商议事、文体活动、矛盾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区“红心会客厅”,向居民业主免费开放,再造居民小区熟人社会,构建“一中心、多节点、广覆盖、功能优”的党群服务矩阵。
 
赋能提质体制机制“顺起来”
 
  优化流程增效力。承接“山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实验区”工作试点,大力推进深化流程再造、优化服务供给工作。在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上,严格落实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明确下沉部门服务资源,实行目录管理和分级审核,推动社区事务由64项减少到21项。对社区服务事项和办事流程进行全链条再梳理、再检视、再优化,建立16个标准化、条目式审核链条,细化办理时限和责任,编制“全岗通”服务手册,培育全科社工216人。明确实施内容和保障措施,落实费随事转、人随事转,推动区直部门服务资源下得来、社区接得住。严格落实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错时延时、全程代办、预约上门等便民措施,实现群众“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民群众基本服务需求。
 
  共驻共建聚合力。组织所有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服务,坚持党员特长、部门职能和社区需求最优化对接,推动全区97个区直机关、2528名党员下沉社区亮身份、践承诺,每月开展集中活动,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每年至少解决5项实事,建立走访纪实、三级调处、督导考核制度,推动资源下沉、提升治理效能。组建党员先锋队109支,结对帮扶困难群众310户,领办民生项目2300个,携手社区共创“365民情回声板”“社区合伙人”等党建品牌35个,凝聚红色联建新动能。创新建立“社区共治理事会”,在社区综合党委领导下,吸纳社区居委会、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和社区居民代表参加,针对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开展定期研讨、议事协商,并成立社区帮扶基金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有效提升了多方主体的民主参与意识,推动建立多方共治的工作格局。
 
 
  “智慧E加”激活力。创新实施“互联网+”驱动的信息化党建工程,投入550余万元,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互联互通的可视党建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视频会议、远程培训、指导监督、便民服务等7大功能。巧搭“互联网+”顺风车,开发“智慧党建”手机APP,“组织架构、网格管理、便民服务、联合执法、社区治理”等5个板块“登云上线”。通过社区地图电子化、服务功能网络化、视频监控实时化,全面提升了社区提前预防、处理应对应急突发事务的时效性。深化拓展“智慧党建”教育功能,为社区的党员活动、民主议事、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搭建线上平台,引导楼栋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居民群众快速上手、迅速推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提升。持续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在“智慧党建”上公开公示社区干部广泛参与疫情防控等公共应急事件,公开“党员楼栋长”姓名、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明确职责任务,促进居民群众咨询问题“键对键”,上门服务“面对面”,代办问题“公对公”,进一步提升社区精细精准化管理水平。
 
 
服务提效融合共治“活起来”
 
  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按照“党建引领、多网融合”的原则,根据社区管辖范围、人口数量、社区规划、党员分布等情况,整合党建、计生、综治等现有网格,将42个城市社区划分为425个网格。在各个网格设立“AB岗”,A岗大厅服务、B岗登门服务,做到在网格管理中采集一手信息、排查安全隐患、解决居民困难,并有针对性地编写网格信息台账,使社区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成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263个,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网格员。明确其“发现、建言、监督、议事、动员、服务”六项基本职责,梳理与群众日常需求、社区管理相关的平安、服务、文明等工作事项,每天巡查走访,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依托可视党建管理服务系统搭建信息平台,社区综合党委及时掌握群众诉求,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并将最终处理结果反馈给上报的网格员,形成闭环管理。由党组织牵头组建网格工作队,组织各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卫生、平安创建、政策宣传、信息咨询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网格党员为骨干,充分调动社区民警、党员楼长、党员志愿者等各类专业力量,组建权益维护、心理咨询、治安防控等56支特色志愿团队,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造群众身边的“红色帮帮团”,实现大小事务“一网兜底”。
 
 
  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开展无物业小区“清零攻坚”行动,引入第三方央企助力老旧小区改造,按照“党建引领、多方参与、长效治理”的思路,牵头组建“红心双促”党建联盟、“家园共治理事会”等群众自治自管组织21个,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红色管家”兜底服务。建立多方联动机制,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梳理制定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工作流程、运行规则、职能职责等102项,建立以听证会—公示制、协调会—责任制、评议会—承诺制“三会三制”为重点的协商共治机制,对涉及物业服务管理的重大事项,组织居民有序参与全过程监督。开发“红心物业管家”服务平台,建立“发现—推送—处置—协调—监督—反馈”管理机制,形成问题流转解决和满意度评价的“快速响应、接诉即办”机制。大力组建“红心业委会”,将不得自荐参选16种情形和党员人数不低于60%的标准写入操作规程,实现“交叉任职、双向进入”,促进了物业服务企业、小区、业委会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同心同力,共同办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深化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每年投入200万元支持社会组织承接社区服务项目,连续四年举办“党建引领·创益福山”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对获选的优质项目给予扶持资金,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储备项目。在社会组织中广泛开展“红色领航”党建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党员志愿服务、书记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电影等多种方式,既提升了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能力,又吸引社区党员积极参与,有效激发了社会组织创新创业活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专业服务。定期组织观摩评比和“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活动,先后培育扶持矛盾调处类、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39家,落户服务项目72个,先后打造“五福百惠”志愿服务、“七色光”残疾儿童康复、党旗下的好少年红色教育、启明公益助学等优质党建品牌26个,涌现出福惠、万科、奇泉、富祥、永达街等一大批社会组织服务示范样板社区,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