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 :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本地动态 > 基层党建

构建“四个体系” 探索党建引领县域城市治理新途径

发布日期:21-06-09 09:53 信息来源: 字号:[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近年来,山东省海阳市作为闻名全国的“地雷战”的故乡,深挖红色资源,通过构建城市党建“四个体系”,探索县域城市治理提升的有效途径,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构建互联互动组织体系
打造城市党建共同体
 
  聚焦城市领域中组织共存不共建、治理共存不共担、资源共存不共享等问题,打破区域界限、层级壁垒、行业藩篱,推动城市党建资源协调联动。
 
  建立四级联动响应机制。从顶层设计着手,制定关于构建城市党建“四个体系”助力品质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市—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四级联席会议制度,在市级层面,吸收22个市直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在街道社区层面,从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物业公司等领域中聘请75名兼职委员,每季度召开1次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主题发布、项目认领、轮值主持、结对共建、包网联户、效果互评等方式,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同时,将城市党建重点工作纳入市委巡察范围,强化抓落实问效力度。
 
  整合优势资源下沉社区。深化“双报到”组团式服务,组织全市9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到115个社区网格报到,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五个一”双向沟通机制,即每个单位确定1名联络员、每月沟通1次了解居民需求、每季度参加1次联席会议共商治理难题、每个单位至少组建1支志愿服务队、每月至少到社区开展1次服务。
 
  实行服务项目清单管理。将群众所思所盼作为第一信号,连续6年开展“包居联户”大走访,倾听群众心声。建立“市—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四级连心群,通过“线上+线下”调研走访、“微心愿”征集、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敲门入户,了解居民需求,分10个大类、18个小类制定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建立“社区民情数据库”,内容涵盖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环境建设、社区关系等多个方面。
 
构建小区党建精治体系
打通城市治理神经末梢
 
  居民小区是城市的神经末梢,是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道门槛”,海阳市以小区治理为突破口,聚焦物业管理堵点、痛点、难点,积极探索末梢治理新途径。
 
  实施红色管家工程。把物业管理服务提升作为强化小区治理的有效抓手,组织召开“红色管家”物业党建工作座谈会,通过现场“把脉问诊”,了解社会各界对推进物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研究制定推进“红心物业·红色管家”党建工作的23条措施,成立涵盖组织、政法、民政、住建等19个部门单位的物业管理服务领导小组,设立物业行业党委,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每季度召开1次领导小组会议,通过议题提报、专题汇报、调度通报等形式,及时协调解决物业管理难题。组建街区“红心物业·红色管家”服务联盟,统筹指挥协调“双报到”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服务资源,对辖区物业服务事项实行兜底管理。依托社区居委会设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督促指导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履行职责。
 
  实施小区精治工程。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小区上,按照“利于管理、就近联系、便于活动、发挥作用”原则,以网格或居民小区为基本单元,指导居住在同一小区、网格达到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及时成立党支部,将生活、工作在小区、网格内的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建立小区物业协商制度,搭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居民代表和物业公司“1+3”协商议事平台,按照有党组织、有服务阵地、有办事流程、有公开内容、有评价指标、有工作案例“六有标准”,在全市选树培育13处物业党建示范小区,组织开展“走、晒、学、评”观摩活动,现场评价示范小区工作成效,拿出55万元经费按等次予以专项补助,以点带面提升末梢治理水平。实施小区、网格党支部兼职委员制,吸收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党员负责人、报到党员、小区党员等为兼职委员,通过签订《小区、网格共驻共建协议书》、组建协商议事会、居民恳谈会等,定期召开小区、网格党支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小区、网格治理难题,将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发动群众、社情民意收集、居民协商议事的微阵地。
 
  实施行业引领工程。推行物业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市划分为6个片区29个网格,选派243名物业网格员,每个网格员联系包帮1个居民小区或物业公司,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走访等方式,收集、摸排物业管理方面信息,实现全市197个居民小区、47家物业公司党建与业务指导双覆盖。聚焦物业龙头企业,培育打造2家物业公司党建示范典型,建设800平米的中远物业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便民中心、协商议事厅、党员会议室、文体活动室、洽谈室等功能室,提供物业、家政、培训、商品配送、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多样化服务;创建“一家亲”城北物业公司党建品牌,在居民小区常态化开展睦邻茶话会、困难家庭帮扶、文艺汇演、“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市物业行业党委发出“筑牢守护家园的红色防线”号召,物业公司纷纷开展“24小时管家在线”“免费跑腿”“家门口配送”等系列服务,切实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认同感。
 
 
构建供需对接服务体系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实现资源有效下沉、供需精准对接。
 
  搭建精准服务平台。组建“雷乡先锋”党员志愿服务联盟,发挥医疗、住建、教育、司法等行业系统优势,成立87支特色党员志愿服务队,打破“双报到”社区界限,形成“社区点单—联盟下单—单位接单”闭环服务体系。2019年以来,实施为民服务项目1183个,让社区居民切实体验到了“点单式”精准服务。
 
 
  搭建专业服务平台。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发挥社会组织专业灵活优势,组织召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座谈会,引导32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组织入驻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连续举办2届“蓝海红帆·善美海阳”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做好项目需求设计引导,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拿出58.9万元,对老旧小区服务、小区睦邻、居家安全等41个项目进行专项资助,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积极性。
 
 
  搭建便捷服务平台。坚持融合、开放、共享服务理念,在城区商业街,依托商场、超市、药店等“小个专”党员经营店铺设立17处“党员爱心驿站”,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休息桌凳、有茶饮供应、有冷暖设施、有充电设备、有阅览书报、有爱心雨伞、有应急药箱“八有”标准,配备免费服务设施,搭建起家门口便民服务“微阵地”。每年举办“约惠同心愿—党建聚力惠民生,为民服务零距离”服务大集,组织50余个市直部门到驿站报到登记,开展健康义诊、公益项目推介、社保、就业创业、教育培训、食品药品安全、金融理财等知识普及,让广大市民随时随地都能体验到精致品位的城市生活。截止目前,到驿站参与志愿服务的党员达310余名,累计服务居民群众达2万余人次。在全省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海阳市连续7年位居省、市前列。
 
 
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
培育社区治理红色头雁
 
  做好群众工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针对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多样、薪酬结构不一、管理机制不顺等问题,海阳市坚持把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能力提升作为第一手资源。
 
  开展头雁培育行动。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为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海阳市紧紧抓住社区书记这一关键岗位,制定社区书记规范化管理办法,从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职责任务、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5方面着手,将强化社区书记规范化管理作为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的有效抓手,建立社区书记调整备案、考核考察、结对包帮和末位约谈制度,由各街区党工委书记对在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处于末位的社区书记进行约谈,并选派1名班子成员结对包帮,每月至少到社区走访1次,帮助协调解决1—2个实际问题,推动社区治理整体提升。提前摸排部署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人选,2019年以来,全市新调整选任社区书记6名,从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中,培育社区书记后备人才11名。
 
  开展头雁领航行动。聚焦社区书记履职能力提升,每年举办社区书记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外出观摩、专家授课、体验教学等方式,开阔视野,拓展思路。2020年,从突出检视问题、整改推进着手,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日常工作中暴露出的社区治理、物业服务、扶弱济困等方面的问题短板,全面进行“一社区一品牌”建设集中攻坚,在全市设立2处“优秀社区书记工作室”,建立轮值主持制度,每季度举办1期“书记有约”主题沙龙,通过圆桌座谈、典型研讨、现场点评、专题辅导、实地观摩等形式,让社区书记上台“晒一晒、比一比、评一评”近期工作成效,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开展雁阵培优行动。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定期对社区“两委”成员进行集中轮训,积极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职业水平考试,落实相关待遇津贴,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根据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从全市层面拟定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计划,定期安排社区工作者轮岗交流,切实将社区工作者培养成“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行家里手。